信念·黨旗·科學 ——訪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黨員主題教育基地-
作者:韓揚眉
發(fā)布時間:2021-04-28
瀏覽次數(shù):1319
信念·黨旗·科學 ——訪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黨員主題教育基地-

?

外來人員在中科院物理所黨員主題教育基地參觀學習。

■本報記者 韓揚眉

嚴濟慈、施汝為、錢三強、黃昆……一個個耳熟能詳?shù)拿?、一張張親切堅毅的面孔展現(xiàn)在眼前,駐足凝望時,老一輩科學家對黨忠誠、科技報國的感人事跡漸漸浮現(xiàn)于腦海。他們是“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科學家,更是堅強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

近日,記者走進中科院首個黨員主題教育基地——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信念·黨旗·科學”主題教育基地,重溫老一輩黨員科學家以身許國、終身為黨的使命擔當和崇高追求。

院士墻下的追憶

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物理所)一樓大廳,一面特別的“黨員院士墻”赫然在目,它由43位曾在物理所學習、工作過的黨員院士照片組成,每一位都在中國科學技術,尤其在物理科學的發(fā)展中發(fā)揮過舉足輕重的作用。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我國近現(xiàn)代物理學研究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著名教育家嚴濟慈。有人說,“沒有嚴濟慈,就沒有中國現(xiàn)代物理?!?923年,嚴濟慈遠赴法國巴黎留學,僅用一年就同時獲得微積分學、理論力學和普通物理學3門主科的文憑,這是巴黎大學的校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學成回國后,他在壓電晶體學、光譜學、大氣物理學等方面取得多項重要成果,為我國物理科學的發(fā)展、人才的培養(yǎng)作出了巨大貢獻。

一生追求真理和進步的嚴濟慈在80歲時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或許他知道“科學之光”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大放光芒。他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我雖然年近古稀,但我沒有遲暮之感,我要爭取做共產(chǎn)黨員,求得光榮的歸宿?!?/p>

在眾多院士的照片中,一位笑容燦爛、儀態(tài)優(yōu)雅的女院士吸引了參觀者駐足,她是我國超導物理學家李林。深受父親李四光的影響、從小懷有科技報國信念的李林因“國家所需”而3次更改科研方向,從鋼鐵事業(yè)轉(zhuǎn)到原子能事業(yè),再到高溫超導事業(yè),且均取得了重要成就。

1958年,35歲的李林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并投身到原子反應堆材料的輻照實驗工作,盡管放射性強、技術要求高、工作艱苦,但她始終奮戰(zhàn)在任務第一線。愛黨為黨、敢為人先的精神和品格,在這位女科學家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

物理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設立以“信念·黨旗·科學”為主題的教育基地,就是為了引導廣大青年科技骨干傳承和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精神,牢固樹立“不忘初心跟黨走,科技報國為人民”的信念追求,為實現(xiàn)“四個率先”目標、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感動時刻”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走進了物理所所史館。一幀幀歷史老照片、一件件圖書文獻、一個個證書獎狀、一臺臺“退休”實驗設備,默默講述著物理所90余年發(fā)展歷程和傳奇故事。

一臺看似是“發(fā)電機”的器物映入眼簾。上世紀30年代,我國近代磁學奠基人之一施汝為開始使用這臺電磁鐵從事我國最早的近代磁學研究??箲?zhàn)期間,又帶著它輾轉(zhuǎn)昆明、桂林、重慶,堅持科研,后來在北京,施汝為用這臺小電磁鐵完成了我國第一篇關于磁鋁鎳鈷合金研究工作的文章。此后直至20世紀末,這臺電磁鐵一直在物理所的磁學研究中“不可或缺”。

周恩來總理簽署的所長任命書、抗戰(zhàn)期間物理所的遷址路線圖、國家頒發(fā)的勛章、科學家手稿……始建于1928年的物理所與我國物理科學發(fā)展同頻共振,沿著物理所歷史發(fā)展沿革漫步前行,我國近代物理學科建立之初的艱辛,我國物理科學卓著成果、國際合作、人才培養(yǎng)等日新月異的變化,以及科學家們無私奉獻、上下求索的家國情懷和科學精神,無不令人感奮和動容。

在黨員主題教育基地,大屏幕上播放著錢三強、陳能寬、黃昆等老一輩黨員院士的感人事跡視頻。靜心聆聽,你能感受到,在這些院士黨員身上,始終跳動著追求卓越的心,流淌著矢志報國的血。

“赤子忠心,矢志報國”的錢三強在法國獲得了優(yōu)越的工作條件和舒適的個人生活,然而,面對國家的召喚,他毅然決定回歸祖國。在他心中,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有祖國,祖國再窮,是自己的,而且正因它貧窮落后,更需要我們?nèi)ヅΩ淖兯拿婷病?/p>

陳能寬“許身為國,一生澎湃”。1955年底,陳能寬夫婦排除美國政府的重重干擾回國,隨后因國家需要,他沒有絲毫猶豫和怨言投身于一窮二白的核武器研制中,25年間他的夫人不知道他在哪兒、干什么。陳能寬曾在家書中寫道:“如果我有什么不幸,你要想得開,當年我們拋棄洋房、轎車,帶著兒女回國,正是為了干一番事業(yè),讓祖國富強?!?/p>

一生低調(diào)的黃昆既是愛國知識分子,更是黨最忠實的支持者、擁護者,他的科研成果觸及我國科技事業(yè)的頂端,始終保持著“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純粹,不怕吃苦、甘為人梯的他常說,“我只想表明,我們這樣的黨員知識分子是同樣能保持黨的光榮傳統(tǒng)的,是能與黨同甘共苦的。”

接續(xù)前輩精神力量

“信念·黨旗·科學”黨員主題教育基地揭幕那天,物理所趙忠賢院士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為科研后生們講黨課。從事高溫超導研究40余年的趙忠賢深情地講到,在他讀書期間討論最多的是“紅專”問題,現(xiàn)在有的年輕人問我什么叫“紅專”?!凹t”就是思想好,“專”就是業(yè)務水平高?!凹t”在于內(nèi)心深處的信念,“?!笔且硇牡赝度耄Π呀M織上交給的任務完成好。“老一輩科學家傳授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精神。”趙忠賢至今仍堅持在科研一線,與年輕人在實驗室交流、熬通宵,他一輩子全心全力只干一件事,為高溫超導研究在我國扎根并躋身國際前列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們愛國、奉獻、治學、修身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物理所博士生朱常青深受科學家們的激勵,他告訴《中國科學報》,老一輩科學家們淡泊名利,對物質(zhì)生活沒有奢求,但對學術精益求精。“導師常常教導我,做人要謙虛、低調(diào),治學要嚴謹求實、不斷創(chuàng)新,未來我將繼續(xù)從事激光等離子體研究,為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作出自己的貢獻?!?/p>

范朋是物理所今年新進站的博士后,也是有著11年黨齡的“老黨員”。他說,“老一輩黨員科學家矢志報國之心令我敬佩,當前我國還面臨著很多難題,我將以前輩為榜樣,始終牢記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責任使命,潛心鉆研,為國家富強、科技強國而奮斗?!?/p> 《中國科學報》 (2021-04-28 第1版 要聞)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