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科普:生在隋唐,你能圍觀哪種戲?
發(fā)布時間:2021-11-16
瀏覽次數:1065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大概十年前,“圍觀”一詞在互聯(lián)網上頗為流行,那時還有一個響亮的口號“圍觀改變中國”。不料現在,“圍觀”早已過氣,被新晉網紅詞“看戲”“吃瓜”等取代。

然而,生活在隋唐時期的人們,可是真真切切地擁有圍觀看戲的機會。上至王公貴胄,下至販夫走卒,都喜歡觀看百戲表演。

這個“百戲”并不是“一百種戲”的合稱。百戲歷史悠久,早在先秦時期已有雛形。經歷秦漢、魏晉南北朝的發(fā)展,已經相當成熟。

東漢?七盤舞雜技畫像磚(拓片)?四川博物院藏

隋唐百戲以雜技表演為主,伴有樂舞,并綜合了其他一些藝術形式,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实郾菹碌纳昭鐣?、四時八節(jié)的慶典活動,乃至平常日子的平常地點,都有可能見到百戲藝人的身影。

但古代社會等級森嚴,社會地位不同的人,能看的百戲表演也有差別。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生在隋唐,不同階級的人都能圍觀到哪些百戲表演呢?


一般群眾:街頭圍觀


貧苦人家或落難奇人靠在街頭賣藝維持生計,是古裝劇里的常見橋段。事實上,這種情節(jié)并不完全出于虛構。

隋唐時期,很多百戲藝人的演出地點就是街頭巷尾?!短茣酚涊d:“廣場角抵,長袖從風,聚而觀之?!?/span>街頭廣場的角抵表演,常常引來大批圍觀群眾。

唐?角抵壁畫?莫高窟第17窟

唐玄宗時期,洛陽的天津橋南面時常有百戲藝人表演“筋斗絕倫”。這是一種爬竿雜技。演員爬到長竿頂部倒立,之后再順竿爬下,讓百姓們一飽眼福。

唐?竿木雜技俑?吐魯番阿斯塔那336號墓出土

圖自岳敏靜《唐墓出土的竿木雜技俑》

市場中的百戲演出通常質量很高,比一般街頭表演更加精彩?!秳①e客嘉話錄》中提到,唐代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杜佑在揚州做官時,看到市場里表演的傀儡戲,非常喜愛,私下里對同事們說:“我如果退休了,就買一匹小馬,每天吃飽了沒事干,騎著小馬到市場里看傀儡戲去?!?/span>(小編內心OS:我也想……)

普通人還有一個觀賞百戲的好地方,就是各類寺院祠廟附近。一些寺觀廟宇附近專設“戲場”,表演跳丸弄劍、傀儡戲、猴戲等百戲。

唐代筆記小說《朝野僉載》記載,河南府立德坊及南市西坊,都有祆神廟。來自中亞、波斯等地的胡商,每年都會到祆神廟集體祈福,祈福之后,便會舉辦百戲表演。

胡商們出資舉辦的百戲演出中,最吸引人的要數幻術一項。幻術類似于現代人說的魔術:演員取來一把利刃,向自己的肚皮狠狠刺去,傷口登時血流不止。但念幾個咒語,再含一口水向傷口上一噴,立刻恢復如初。

這樣的表演,如果不是故意解密,想必觀眾無論看多少遍,也猜不出其中的奧妙吧。


王公大臣:看戲自由


身為王公大臣,百戲表演的選擇余地就很大了。國家外交表演活動,可以受邀出席;皇帝宗室的生日派對,如果安排了百戲,也可以搞到贈票??磻蜃杂梢呀浫鎸崿F。

而作為榮耀的象征,許多大臣不吝筆墨記錄自己進宮看戲的經歷,唐高宗時期的進士張楚金便是其中之一。他寫作的《樓下觀繩伎賦》提到唐宮中的繩伎演員都是“掖庭美女”,在橫亙百尺、離地數丈的繩索上“或徐或疾,乍俯乍仰??踴躍無數,驚駭疑落,安然以住”,做出無數高難度肢體動作,最終還能穩(wěn)穩(wěn)地落在繩上,看起來簡直比現代體操比賽還要緊張。

還有一些表演性質的體育活動,例如軍營舞劍,也是一般人看不到的演出。唐代最知名的舞劍選手兼職業(yè)軍人,當屬開元時期的裴旻。顏真卿在《贈裴將軍》一詩中,曾稱贊裴旻“劍舞躍游電,隨風縈且回”。

明 董其昌臨顏真卿書裴將軍帖(局部),圖自《榮寶齋珍藏·書法卷》

裴旻的舞劍融合了樂舞元素和實戰(zhàn)功能,深受人們的稱贊。因此,唐文宗時期,皇帝正式下詔,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并稱為“三絕”。


皇帝陛下:私人定制


皇帝作為古代天底下最大的甲方,自然是想看什么戲就看什么戲,想看哪個名演員就看哪個名演員?;实蹥J點的新鮮花樣,百戲藝人們有條件要排演,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排演。

唐?三彩童子疊置伎俑?西安博物院藏

比如百戲的狂熱粉絲隋煬帝,在大業(yè)二年,為了迎接突厥可汗來訪,曾召集全國藝人“總追四方散樂,大集東都”。建國門內綿延八里,都是百戲展演的場所,光是歌舞演員就有三萬多人,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各色鳥羽做的裝飾品。舞獅、舞魚龍、俳優(yōu)、角力、魔術等表演,更是不可勝記。百戲展演徹夜不休,晚上,戲場內點起各種火炬、燈籠,亮如白晝。

與隋煬帝喜歡人山人海不同,另一位熱衷于百戲的皇帝——唐玄宗,更喜歡一些別出心裁、能夠顯示皇家資源優(yōu)勢的創(chuàng)新演出。例如需要訓練珍奇動物的舞馬、舞象甚至舞犀牛。

據唐代鄭錫《正月一日含元殿觀百獸率舞賦》記載,唐肅宗時期,含元殿曾舉辦盛大的動物表演,登臺表演的動物除了大象、犀牛外,還有鳥、猴、熊等。國力已顯頹勢的肅宗時期尚且如此,可以想見唐玄宗時期動物表演的繁榮景象了。

唐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技藝高超的名演員也深得皇帝歡心。唐敬宗李湛在位時,幽州有一位著名的頂竿女藝人,名叫石火胡。一年,正逢敬宗生日,石火胡和她的五個養(yǎng)女便進京給皇帝表演。只見石火胡站在“十重朱畫床子上”,頭頂高竿。高竿上支著五根弓弦,五個養(yǎng)女分別站在五根弓弦上,隨著《秦王破陣樂》的節(jié)奏翩翩起舞。這樣高超的技巧,即使是現代人看了,想必也會嘖嘖稱奇,并為演員捏一把汗。

唐金鄉(xiāng)縣主墓出土竿木雜技俑(圖自信佳敏《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繪畫·墓室壁畫·隋唐五代》)

綜觀唐代,喜歡這種驚險刺激演出的皇帝并不在少數。

唐睿宗時期,有婆羅門給睿宗進獻百戲表演。演員“倒行,而以足舞于極铦刀鋒”,可謂真·在刀尖上跳舞。之后還“倒植于地,抵目就刃”,又仰面躺下,用后背抵著刀鋒,讓吹篳篥的人站在他肚子上表演,最終毫發(fā)無傷。

中唐 榆林窟第25窟南壁 吹篳篥藝人

不過,這類以“刀槍不入”為看點的百戲,因為過于驚險恐怖,與中國人崇尚的“中正平和”大相徑庭,曾招來不少非議。早在武德初年,就有大臣指出,吞刀吐火等奇幻演出“本非正聲”,應當予以取締。

盡管如此,百戲演出的傳統(tǒng)仍然根植于民間,至宋代更加蔚為大觀。時至今日,諸如舞獅舞龍、大變活人、“上刀山下火?!钡入s技演出依然活躍于大眾舞臺,有些還跨出國門,在世界范圍內大放異彩。

友情提示:文中提到的唐三彩童子疊置伎俑正在蘇州市吳文化博物館展出哦

參考資料:

馬興勝 王志鵬《百戲在六朝的流行及隋唐的極盛》

成軍《隋唐百戲表演概述》

孫玉安《唐代百戲詩的主題與功能》


文 博 ?/ ?歷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來源:博物館丨看展覽



歡迎掃碼聯(lián)系科普老師!

深圳科普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yōu)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