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在海南魚茶面前,鯡魚罐頭也不過如此
發(fā)布時間:2021-10-27
瀏覽次數(shù):862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第一次聽到魚茶,大多數(shù)人都會和初次聽見絲襪奶茶一樣,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沖動的食客最后會猛然發(fā)現(xiàn),絲襪奶茶里撈不到絲襪,魚茶里也沒有茶。

好幾年前,去海南騎自行車認識了一個黎族朋友,她也喜歡聽搖滾樂,愛看張愛玲,聊得相當投機,于是執(zhí)意邀請我去她家品嘗地道海南美味魚茶。

身為福建人,一聽到茶,還沒喝到舌根就立馬酥軟,自動分泌唾液,產(chǎn)生回甘,欣然跟著她進村。

到她家之后,黎族朋友笑著從柜子上掏出一罐不可名狀的白色物體。后來我才明白,吃茶在海南有多種解釋,當海南人說要請你吃魚茶時,絕對不是去品茶那么簡單。

當時,我不太能理解為什么魚茶這種食物會跟茶扯上聯(lián)系。

那股味道,已經(jīng)變成一串黑暗味覺代碼刻在了我鼻腔深處的肌理上。它不應該叫做魚茶,而應該稱為生化武器。

甚至可以把它植入007的電影,主角被反派困在一間密室,他突然在角落里發(fā)現(xiàn)了一罐海南魚茶和一個防毒面具,于是他戴上了防毒面具,并在反派砸開密室門沖進去的一瞬間,擰開了手里的魚茶,反派全部當場斃命,主角脫險。

毫不夸張的說,北京的豆汁和東陽的尿蛋,在魚茶面前都是小清新美食。

如果把吃前兩樣食物比作是聽流行音樂和民謠,那么品嘗魚茶,就是聆聽殘酷死亡金屬樂。

前些年,瑞典的鯡魚罐頭可以說是重新定義了大家心目中臭的高度和廣度。

在同樣是用魚和鹽作為主要配料的海南魚茶面前,鯡魚罐頭也不過如此。

下面這位YouTube博主在打開了海南魚茶后,端到鏡頭前問網(wǎng)友:誰愛吃誰吃。如果你仔細看,甚至能看到他右手邊一只蒼蠅在魚茶上空盤旋。

黎族的朋友告訴我,評判海南魚茶的好壞,最主要是看兩個維度,酸和臭。

“越酸越臭,就說明這個魚茶才夠味!”

所以在海南吃魚茶,其實是一種冒險行為。據(jù)說就連很多海南當?shù)厝说谝淮螄L都想吐。

名字很小清新,但味道令大多數(shù)人聞之喪膽。

網(wǎng)上檢索關于魚茶的記憶,基本上都是痛苦文學的范文。

“打開蓋舀出一碗盛到我面前時,我閉上眼睛,仿佛看見了十萬條臭水溝。”

“當?shù)貙в螐墓拮永锾统鲆慧绾隣钗?,就像烘半干的泔水。?/p>

“魚茶,估計沒有一口氣吃三份臭豆腐的本事,聞都不要聞了?!?/p>

“不光是臭,入口瞬間的咸酸,還有澀,同時沖擊你的感官。吃完后神清氣爽,感覺有人打開了自己的天靈蓋,往里頭丟了顆抹鹽的臭雞蛋又蓋上焊死?!?/p>

一碗魚茶肝腸斷

在#那些看似黑暗的海南菜#的討論里,魚茶榜上有名。

一些勇敢者的眼里,它卻是人間美味。不得不說,人和人之間對同一個東西總是有天壤之別的看法。

“看起來很惡心很難吃但是真的很好吃很開胃,很酸,魚骨都軟了脆脆的?!?/p>

一位食客在嘗過魚茶之后,竟然寫出了猶如探秘桃花源般曲折離奇的味蕾體驗。

“猶記得第一次吃魚茶,一股難聞的廁所里面特有的味道彌漫在空氣中。第一口有點像吃醋魚的感覺,很酸,還有一股腐物的臭味。第二口有點像吃臭豆腐,其實只是聞起來臭,其實吃到嘴巴里面還是有一股特有的香味?!?/p>

能領悟到這股超然物外的境界,可以稱得上是一種緣分了。

以前,黎族人在平時生活中是不舍得吃魚茶的,只有在舉行隆重的結(jié)婚典禮時,魚茶才會被作為宴席的點睛之筆端上餐桌。

現(xiàn)在生活變好了,魚茶這道特色美食,成了當?shù)厝说拇椭馈?/p>

在海南,如果你去黎族人家里做客,他給你端上一盤米飯混著魚肉的糊狀物,那就說明你得到了最高規(guī)格的respect。

今天,魚茶的制作手法還能在海南的五指山,白沙縣,瓊中縣和樂東縣看到。

有些地方也稱魚酸,從文字表面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由多種魚類食材制作而成的瓶裝酸味配菜,食用味道濃酸。

當?shù)厝藗儼丫x的淡水生魚片與熟稻米混和酒曲放入瓶中,經(jīng)過25天以上的密封天然發(fā)酵后,食材在瓶中自然煮熟,揭蓋便可以食用。

酸魚在罐中褪去了酸味,肉身融進汁水之中,米香裹挾而來。

這種獨特的味道對于喜歡的黎族人來說愛得不行,一天不吃口水直流,三天不吃走路不穩(wěn),并且把它和山蘭酒一起,當做款待貴客上等的美酒佳肴,輕易不肯示人。

當?shù)仄毡榱鱾饕环N說法,“初嘗怯之,二次適之,三次癮之”,跨越這開頭的門檻,誰來都得走這三部曲,才能打開自我。

后面還衍生出了肉茶和牛皮茶,主角變了,制作手法依然相同

而關于魚茶的來歷,海南的民俗學家考證認為有三種傳說。

第一種傳說是很久以前,一個黎家婦女無意中把生魚和米飯放在一起,幾天后發(fā)現(xiàn)魚的味道不錯,于是就有了“魚茶”。

第二個傳說是節(jié)約糧食的典范,一次豐收慶宴后,黎族同胞為了不浪費吃剩的東西,便把米飯和生魚放在壇子里蓋好,幾天后發(fā)現(xiàn)魚味酸可口,這種做法世代相傳,便形成了今天的“魚茶”。

第三種傳說是,黎族同胞在“刀耕火種”過程中,發(fā)現(xiàn)用生魚和米飯和在一起吃,能夠讓身體“降溫”,于是就“研制”出了魚茶。酸臭確實讓人瞬間精神,畢竟味道太上頭了。

還有網(wǎng)友考證,其實全世界都有這種拿米飯或糯米保存魚的方法,發(fā)酵后產(chǎn)生的氨基酸讓人欲罷不能,據(jù)說日本壽司的始祖也是這樣的。

多年以后,我又再次回想起第一次吃魚茶的那個午后,陽光穿過樹葉,我在院子的石桌上接過黎族朋友遞給我的魚茶,勇敢地一口悶進嘴里,臭咸酸澀的沖擊瞬間將我的面部器官擰成一團,咀嚼咽下之后漸漸回甘,眉毛才舒展開。

如果你再問我一遍那是種什么味道,我會說:“生活?!?/p>

來源:不相及研究所



歡迎掃碼聯(lián)系科普老師!

深圳科普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yōu)惠的活動和科普好物!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