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就要到來了,大家準備去哪兒玩耍呢?
聽說故宮五天假期的門票一上線,幾分鐘之內(nèi)就被全部搶光了......
既然去景點要隨緣,不如和家人朋友一起爬爬山,感受一下大自然。
但是對于蝌蚪君這樣的懶人來說,爬山太累,時間又久,沒有太大的娛樂體驗!不過,試想如果爬山不需要太多體力也能成功登頂,是不是就好玩很多了?
那就要用到蝌蚪君的獨家省力秘訣了!(這個秘訣熊二也知道)那就是——蛇形路線。
《熊出沒之探險日記》中,光頭強爬山累得不行,趙琳和熊二卻十分輕松,原因就是熊二偷偷掌握了蛇形路線
也許你在爬山時,曾總結出過這樣的經(jīng)驗:直直向山頂爬,總是很累,走蛇形路線路程雖然遠了一些,費了一些時間,但感覺沒有那么累了。
這其中到底藏著什么神奇的省力秘籍?其實,物理學就可以解釋明白一切!
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斜坡,可以當做物理學中的斜面模型,與杠桿、滑輪等機械裝置相似,斜面在某種特定情況下也能發(fā)揮省力的作用。
比如說杠桿,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多少倍,就能實現(xiàn)多少倍的省力效果。對于理想光滑斜面來說,斜面的長度是高度的多少倍,也能達到多少倍的省力效果。原則上相同高度情況下,斜面越長,省力效果就會越明顯。
圖片來自新華網(wǎng)
坡度越小越省力,和斜面越長越省力是一個道理。因為當物體在斜面之上時,重力可以分解為兩個分力:平行于斜面的分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而斜面會承擔后面一部分重力,人只要克服平行斜面的分力就行。
圖片來自pexels
正因為斜面有著承擔物體部分重力的技能,所以斜度越小,斜面對物體重力的承受度越大。當斜面的斜度為0°,也就是完全水平面時,垂直的分力就會達到最大值,也就是全部重力。而蛇形爬坡就是利用了這樣的特性,從而實現(xiàn)省力的效果。雖然蛇形爬坡有費時費功的缺點,但當優(yōu)勢大于劣勢時,我們也就不要在意那小小的不完美吧~
明確了“S形爬山路線”的省力原理,小伙伴們是否也在思考,這樣的原理能不能在生活中有應用?其實,案例就在我們身邊。
小學時,大家應該都學過一篇名為《詹天佑》的課文,文章中講述了詹天佑修建人字形鐵路的故事。人字形鐵路的學名稱為“展線”,是一種用于爬坡的鐵路線路。當縱坡高于線路可以承受的最大限度、道路鋪設又受到地形限制時,為了讓路線能達到理想效果,就需要順應地形鋪設展線,讓線路沿著山坡盤旋而上。
還記得開篇那道“斜面物理題”嘛?展線就是它的絕妙論證。由于展線是以延長線路的方式減緩自然縱坡,所以沿著展線爬坡要比直接爬縱坡更輕松。不發(fā)達年代,鐵路越過高嶺主要靠展線,現(xiàn)如今資金和技術都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有所提高,再碰到這類情況,聰明人們已經(jīng)選擇修建超長隧道和特大橋為代替了。
圖片來自新華網(wǎng)
同樣的原理,同樣的效果。鐵路中的展線,在公路上的名字更親切,就是我們熟知的——“盤山公路”。一般情況下,如果汽車想爬上一個高坡,猛踩油門顯然沒什么用處,高坡度再加上汽車本身的重力,阻力只會大不會小。汽車發(fā)動機的功率十分有限,直接沖顯然會十分費力。但如果參考展線,把道路修成盤旋式或者蛇形,那省力效果就杠杠滴啦!
圖片來自hippopx
如今天氣漸暖,踏青爬山的活動必不可少。除了蛇形路線爬山,小伙伴們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點呢?別急!往下看~
首先,高低起伏凹凸不平山路很常見,不巧的時候還會滾落碎石,十分不好走。所以登山時,“步行姿勢”與“步伐”很重要!盡量保證頭、腰、腳三個點在同一條線上,并以這條線為軸線進行各項活動。
其次,不論你是在上山還是下山,最基本的就是要小步伐。小步走不僅能穩(wěn)步前行,除了可以保持保持平衡外,也可以減輕疲勞。
最后,上坡外八字,下坡重后腳(十字秘訣)。遇到傾斜度比較大的上坡路時,最重要的是外八字步前進,也就是腳尖沖外行走。下坡的時候,即使是緩坡也會有跌倒滑到的可能,所以一定要記得把重心放在腳后跟上,一步一步用小碎步前行,以防面朝前方摔倒。
講解了這么多,小伙伴們是否已經(jīng)明白了其中原理?雖然蛇形爬山省力不省時。但身邊的風景這么美,慢下來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END
審核專家:羅會仟,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員。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