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食物的顏色多種多樣,但應(yīng)該不包括藍色。硬要讓我們數(shù)數(shù)看的話,那應(yīng)該只有藍莓,蝶豌豆,紫薯,紫米和紫甘藍(至少它們煮出來的水是藍色的),藍色的肉應(yīng)該聞所未聞。
?sci-news
藍色也被稱為食欲激減色,也就是人們對藍色的食品不但不感興趣,甚至是反感。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有一家名為Modern Steak的牛排店,店內(nèi)所有的裝潢都是藍色的。令老板意外的是,時不時有人稱贊店內(nèi)漂亮的裝潢,但似乎從來沒有人稱贊過店內(nèi)的食物。這說明藍色的環(huán)境都有可能讓人減少食欲。
?
為何我們對藍色的食物沒有興趣呢?原因可能有三個。
?
天空是藍的,海水也是藍的,大多數(shù)環(huán)境光散射光主要都是藍色的,而且藍光是可見光中波長最長的光(400-500nm)。
?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叫做藍色的玫瑰是如何誕生的,里面介紹了三得利團隊田中良一博士的科研成果。我們知道,植物的藍色取決于花青素,而動物的藍色更多的是蛋白結(jié)構(gòu)的一種反射作用。
不過我們說的藍色食物其實不是藍色,食品科學家表示這種顏色更偏向于紫色。
所以理論上來說,我們基本見不到純藍色的天然食品。
?
所以久而久之,我們不斷地訓練著我們的視覺,告訴它們什么東西看上去就好吃,什么顏色看上去就新鮮可口。很顯然,藍色一直都不在我們的訓練體系當中,所以就被日常忽略了,以至于看到藍色的食物時,我們無法像巴普洛夫的狗一樣流口水。你也不會在半夜三更餓肚子的時候想起藍色的食物,藍色就像一個透明人一樣消失在我們的食物體系中。
?
這是第一個原因。
?
第二個原因是我們覺得藍色的食物不新鮮,甚至是有毒。這又是為何呢?
藍色雖然不存在于日常的食物當中,不過我們并非沒有見過食物變成藍色。比方說一塊發(fā)霉的面包,有可能看上去就是藍色。
我們?nèi)祟愒趲兹f年的歷史長河中,基因早就提醒著我們該怕什么東西。比如怕毛毛蟲,怕蛇。吃了苦的食物要當心等等。
藍色,有可能被我們誤認為是霉菌感染的一種,我們的基因讓我們刻意回避著這些食物。
還別說,藍色真不見得就健康。我們常在海灘邊的小吃攤上見到藍色的冰淇淋和汽水,這些顏色其實都是食物著色劑。
?yummy
目前全美批準的藍色食物著色劑只有兩種,我們來看一下這兩種究竟從何而來。藍色1號是從煤焦油中提煉出來的。而藍色2號靛藍胭脂紅是人工合成出來的,橫豎來說就是兩種都有致癌的風險存在。
所以盡量也不要食用所謂的夏威夷風情的藍色飲料和冰淇淋。
?
第三,藍色無法區(qū)分食物的新鮮程度和成熟與否,它不穩(wěn)定。這不是跟前兩點一致么,其實不然。
我們見到一個西紅柿或是蘋果時,能根據(jù)顏色的深淺判斷出食物的甜度和成熟度。但是藍色的深淺根本不具有這么一個功能,我們只能判斷出今天的天空很藍,海水很藍。但得不出什么更有用的結(jié)論。因為這些藍色無時無刻可能都在變化當中,當光線和濕度變化后,天空的藍度,海水的藍度就變了。過了不久說不定又變回來。人們不喜歡變幻無常的東西,覺得不靠譜,甚至是有危險。
?
綜上所述,藍色也就變成了食欲激減色。
國際食品策略公司的代表加里·布魯門塔爾曾經(jīng)表示,如果有人想控制自己的飲食,不妨試一下將一個藍色的燈泡放在冰箱里面。
關(guān)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guān)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