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和生物本身無關,卻和人心有關——人都更愿意保護自己熟悉的東西,而這些熱帶雨林、深海熱泉雖然令人心向往之,到底是離我們遙遠的事物,若是用它們作為生物多樣性的代名詞,未免不接地氣而且難有實感。其實,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動物已經足夠我們去欣賞生物多樣性了。你在城市里,就可以開始學習,用心聆聽清晨時的鳥鳴,嘗試去分辨不同的鳥的叫聲。在看到一只從沒看到過的蟲子時,別忙著尖叫,分辨一下它的花紋和大小,你會驚訝地發(fā)現原以為遠離城市的自然其實就在身邊。
蕾切爾·卡爾森,就以鳥作為她聞名遐邇的書《寂靜的春天》的題目——寂靜的春天,指的是聽不到鳥叫的春天——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歷史上畫出了有力的一筆。在DDT作為殺蟲劑被大量使用的年代,她提出大量的鳥因為DDT的毒性而正在死去,最終不忍身邊美麗鳥類死去的美國人修正了法律,禁止了DDT?的使用。另一個例子則比較悲傷,是美國的旅鴿。書上說它們的數量如此之多,以至于旅鴿群飛上天空的時候,能夠把天空遮住。這種鳥的滅絕使大家意識到,數量并不是種族存活的保證。而無論哪種情況,這些物種都并非在遙遠的雨林,而是切實可以看見、聽見的物種。
地球的半徑約6000千米,而生物圈的范圍從最深的海底,到最高的高空,不過20千米,而其中絕大部分生物都生活在海平面下500米到海平面上6千米之間。因此有人說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蘋果的話,生物圈不過是蘋果上的一層皮。然而,就是這層蘋果皮,卻是一千萬現存物種賴以生存的家園,包括人類。生物多樣性的迷人之處,或許不光在于她的美麗和多樣,也在于她的易碎,在于她的觸手可及,也在于她是如此被我們的一舉一動影響塑造著。
參考文獻:
1.Mora, C., Tittensor, D. P., Adl, S., Simpson, A. G., & Worm, B. (2011). How many species are there on Earth and in the ocean?. PLoS biology, 9(8), e1001127.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bio.1001127
2.Meyers N, Mittermeier RA, Mittermeier CG, da Donseca GAB, Kent J. 2000.“Biodiversity hotspot for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Nature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