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靠山
東南的巔峰
世界的茶園
外省人對于福建的印象,大多都來自于海洋——
這里有讓無數(shù)人魂牽夢縈的“海上花園”廈門,有通向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大港”泉州,有誕生了海洋之神“媽祖文化”的莆田,更有世人心心念念的“最美海灘”寧德霞浦……哪怕論及地域性格,“愛拼才會贏”的海洋精神也成為了福建人的代名詞。
▲ 福建霞浦,東壁灘涂。圖/視覺中國
可是當(dāng)我們審視福建時,會發(fā)現(xiàn)海只是她光鮮靚麗的半張面孔,在另一邊,還影影綽綽地藏著她“逆光的側(cè)臉”——山脈。而其中最為棱角分明的,即為:
武夷山
▲ 武夷群山圖。攝影/Bingo飛翔,圖/圖蟲·創(chuàng)意
廣義上的武夷山,縱貫?zāi)媳保绶珠}贛。
它是福建的天然屏障,讓閩地多姿多彩的方言、劇種、信仰得以存續(xù)千年,遍地開花;它也是東南的第一高峰,海拔約2161米的黃崗山,足以比肩五岳,在沿海一枝獨秀;它更是世界的大茶山,憑借一己之力,改變了全球的飲食習(xí)慣,甚至影響了歷史的走向。
▲ 清晨里的武夷山星村茶園。圖/視覺中國
海是風(fēng)雨前路,山是不動根基,茶是遠(yuǎn)航風(fēng)帆;海是進取之心,山是堅守之志,茶是武夷之魂。有了巍巍武夷,福建人走到天涯海角,都有了底氣。
福建的“靠山”,有多少極致風(fēng)光
?
中國地勢三大階梯中,福建被劃入東部“最矮”的第三級階梯,這就時常給人造成一種錯覺——那里應(yīng)該很平吧?
然而只有坐過通往福建的列車、穿過一個又一個山洞才知道:這里竟然有這么多山?如果再看一眼地圖,整個東部沿海地區(qū),山體最密集、起伏最崎嶇、地形最破碎的區(qū)域大體就是福建省的范圍。
▲ 福建在哪里?制圖/伍攀
甚至福建省本身的地形,也有著“三級階梯”的區(qū)分——
第一級階梯,就是綿長而雄奇的武夷山脈,北接浙江東南部的仙霞嶺,南連贛粵交界處的九連山,蜿蜒近550公里(一說530公里),如同一道書脊,把江西、福建二省隔成兩篇錦繡文章。
▲ 福建的“三級階梯”,武夷山如同高高的“椅背”,讓福建背靠大山、面朝大海。 制圖/monk
第二級階梯,則是福建中部大大小小、直抵海岸線的山脈,鷲峰山、戴云山、博平嶺、太姥山……把八閩之地分隔成一個個地理單元,加上福建降水豐富,河流在山間呈“網(wǎng)格狀”穿行,讓閩道更加難行。
最后的第三級階梯,才是為世人所熟知的近海平原,漳州平原、福州平原、興化平原、泉州平原……都像是從山中“擠出來”的平地,逼得福建人只能向海洋謀生。
▲ 被“擠出來”的福建奇達村。圖/視覺中國
就像中國的極致風(fēng)光往往都在青藏高原,福建的壯闊山河也集中于武夷山脈,其中最負(fù)盛名的,自然是武夷山的丹霞地貌。
武夷山的丹霞,和塞北大漠孤煙中的如同“色彩狂奔”的張掖丹霞不同。從南平的武夷山景區(qū)、泰寧金湖到永安的桃源洞……每一處都既有“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壯闊,又具備南方水草豐美、湖光山色的柔媚。
▲ 武夷山柔媚的丹霞地貌。攝影/蔡素華
最典型的丹山碧水畫卷,當(dāng)屬武夷山的大王峰和九曲溪。山氣勢雄渾,層層蒼翠掩映著酒紅色山體;水氣質(zhì)多情,曲曲折折縈繞在大王峰左右。兩者如同“霸王別姬”,山有傲骨水有柔腸,丹山目送一江碧水遠(yuǎn)去。
▲ 上圖 武夷山風(fēng)光。圖/圖蟲·創(chuàng)意;下圖 武夷山九曲溪二曲。攝影/蔡素華
南朝著名詩人江淹曾在這片多彩的山水中“夢筆生花”,文思泉涌,稱武夷山的風(fēng)景為
“石青紅兮百疊,山濃淡兮萬重”
《雜三言五首》
“石五彩兮橫峰,云千色而承萼”
《水上神女賦》
▲ 大王峰和白云寺日出。攝影/蔡素華
以至于當(dāng)他離開閩地前往建康(今南京)后,“寫稿水平”大不如前,被世人稱之為“江郎才盡”。也是,失去了山水洗禮,哪能有錦繡文章?
東南第一峰,有多少“文化高峰”?
熟知中國地理面貌的金庸先生,將《笑傲江湖》開篇放在福建——青城派的四川漢子經(jīng)過武夷山,都被崎嶇的山路累壞了??梢婇}地丘陵之高,更勝青城山;“閩道”之難,不亞于“難于上青天”的蜀道。
▲ 武夷山玉女峰。攝影/蔡素華
或許正是武夷山脈的高峻綿長、閩道的曲折難行,塑造了閩地文化的獨立性和延續(xù)性,讓這個背靠青山、面朝大海的省份,誕生了一座座文化上的“高峰”。
就語言來說,至今福建還保留有漢語中的七大方言,因此千萬別和福州人說“我嘎里共”,廈門人同樣不懂“丫霸”為何意。哪怕在同一方言區(qū)內(nèi),語言也不盡相同,如閩南的廈門話、龍巖話和大田話就差別頗大,乃至一縣之內(nèi)隔山隔河就彼此不能相通。
▲ 中原和閩地之間重山阻隔,山路難行,哪怕福建內(nèi)部也各不相通。圖/視覺中國
在文化信仰上,福建人更是突出。武夷山腳下,大儒朱熹曾在此生活、著述、教學(xué)數(shù)十年,流連于丹山碧水之間;武夷山間,扣冰古佛在這一帶被各縣居民廣為奉祀,而道家的第十六洞天“升真元化洞天”也位于此處,儒、釋、道都能在武夷山脈遍地開花。
▲ 武夷山腳下的朱熹園。圖/視覺中國
如果把范圍擴展到整個福建省,民間信仰可以達到千種之多,各種民俗節(jié)慶日多到讓人眼花繚亂——除了儒、釋、道,還有崇拜蛇王、猴王、蛙神、石伯、山鬼、太上老君……各種各樣,像是一個眾神狂歡的國度。
▲ 福建莆田,熱鬧的元宵活動。上圖為元宵出游隊伍,下圖為九鯉舞。攝影/蔡昊
而其中最為獨特的一種“海神”信仰,即是媽祖信仰。這種樸實的自然信仰陪伴一代代福建人渡東洋,下南洋。千百年來,福建人唱著海歌,供著媽祖,帶著瓷器、絲綢,還有最重要的商品——來自武夷山的茶葉,一步步走向天下。
▲ 湄洲島媽祖廟。攝影/蔡昊
武夷山這座“東南第一高峰”,也是世界茶文化的一座高峰。
武夷山的茶,如何驚艷世界?
提到福建,提到武夷山,繞不過去的一定是茶文化。
福建人絕對是中國最愛喝茶的一群人,有個段子說:如果在機場看見有人候機時隨身帶茶具泡茶喝,那很大概率是個福建人。而且福建人喝茶極具包容性——紅茶、白茶、綠茶、青茶、花茶都有市場,飲茶之風(fēng)蔚為大觀。
▲ 泡茶時,茶的味道,水占了一半。圖片來源/農(nóng)夫山泉
而武夷山絕對是中國最有名的一座茶山。這里的茶文化自成體系,從茶葉到茶具,到泡茶用的武夷山泉水,都有獨一無二的風(fēng)味,就像美食一樣,茶葉也有著自己的根腳,離開武夷山似乎缺了一點味兒。
▲ 武夷山的茶園和茶葉。上圖攝影/蔡素華,下圖來源/農(nóng)夫山泉
武夷山的茶葉,改變了世界的茶種。1751-1760年,東印度公司從中國輸入茶葉中,武夷茶占總量達到63.3%。大批“植物獵人”從武夷山偷取的茶種——正山小種,催生了印度的大吉嶺茶,使得紅茶成為世界上最流行的茶葉,連英國詩人拜倫也為武夷茶所絕倒。
▲ 武夷山景區(qū)內(nèi)的茶園。圖/視覺中國
而武夷山之所以能成為“名茶之鄉(xiāng)”,首先是因為其為丹霞地貌,所謂“上者生爛石”;再者是因為其特殊的“微域環(huán)境”,由于山脈阻擋,當(dāng)?shù)氐慕邓畼O為豐沛,山泉水蒸騰成云霧,在上午能完美的遮蔽太陽直射,提供最好的漫射光;在中午,陽光太強時,山地又完美的遮擋了陽光。
因此與武夷茶葉密不可分的,正是武夷山獨特的山泉水。
▲ 武夷山的山間瀑布。圖/圖蟲·創(chuàng)意
武夷山的泉水,改變了飲茶人的泡茶觀念。宋徽宗的《大觀茶論》曾說:“(泡茶)水以清輕甘潔為美,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為難得?!鄙饺踔列纬闪霜毺氐奈幕?,與茶文化相得益彰。
現(xiàn)代年輕人,即便喝茶也很少有關(guān)注水質(zhì)的——但是在風(fēng)物君親自對比之后,發(fā)現(xiàn)不同地方的水泡茶確實差異巨大。主要是其中的礦物質(zhì)含量,影響了酸堿度、硬度、電導(dǎo)率、離子含量等。
我的一位茶學(xué)朋友,作為福建人,很推薦武夷山的山泉水。她說,整個閩江流域的山泉水都很適合泡茶,因為礦物質(zhì)含量很合適。而武夷山是閩江的源頭,當(dāng)然特別適合。
▲ 秋天的武夷山水。攝影/蔡素華
事實上福建的許多重要河流,都發(fā)源于武夷山脈,山泉水漫流而下,吸收了適量礦物元素,活性更高,也符合泡茶水“清輕甘洌活”的經(jīng)典標(biāo)準(zhǔn);而當(dāng)今很多飲用水,實則都是地下水,礦物元素過多,泡出的茶湯易濁、發(fā)澀,其實就是陸圣所稱的“井水”了。
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優(yōu)渥,也是武夷山泉清冽好喝的密碼。
由于山體高峻,武夷山的群峰攔截水汽,使得福建山地地區(qū)年均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溫潤的氣候使得森林茂密,生長出世界同緯度現(xiàn)存最典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系統(tǒng),被精心呵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孕育出純天然、無污染的優(yōu)質(zhì)水源,成為茶葉的最佳伴侶。
▲ 武夷山。圖/視覺中國
趁著春光未逝,用來自東南之巔、世界茶山的山泉水,泡一杯清茶,在氤氳茶香之間,夢回武夷山。
- END -
文丨九月
圖片編輯 | 朱夢菲
封圖攝影 | 蔡素華
參考資料
《中國國家地理 福建專輯 下》2009年第5期
本文系【地道風(fēng)物】原創(chuàng)內(nèi)容
關(guān)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fù)【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fù)【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fù)【研學(xué)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xué)營
回復(fù)【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fù)【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fù)【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fù)【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fù)【觀鳥知識】,學(xué)習(xí)觀鳥相關(guān)科普知識
回復(fù)【博物學(xué)院】,了解更多博物學(xué)院活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