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新冠病毒可能導致重要免疫結構缺失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高行健
發(fā)布時間:2020-12-19
瀏覽次數:2019

  據《科學》網站最新報道,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在內的4所研究機構,對死于新冠肺炎的病人進行尸檢分析發(fā)現,死者體內缺少“生發(fā)中心”。這個發(fā)現可能有助于解釋新冠肺炎在重病患者身上的發(fā)展過程,并為疫苗研發(fā)者提供一定啟發(fā);同時可能成為理解新冠肺炎二次感染病例的突破口。

  “生發(fā)中心”是一個獨特的顯微結構,分泌抗體的效應B細胞可在其中發(fā)育成熟并改善其對于病毒的抗體反應,因此也可被形象地看作為,存在于脾臟與淋巴結中供免疫細胞“習得”如何增強對病原體長效免疫應答的“教室”。

  實驗中,研究人員檢驗了11個死于新冠肺炎病人的脾臟和胸部淋巴結,并與6個來自其他年齡一致且死于其他病因的患者組織進行對比。正常情況下,這些組織應聚集分泌抗體的B細胞形成新的“生發(fā)中心”,但新冠肺炎患者體內并未發(fā)現這樣的結構,這一發(fā)現使研究人員感到驚奇。這與華中科技大學一支團隊在8月7日報告的一項實驗結果不謀而合,其證實了新冠肺炎死者體內存在嚴重的抗體免疫反應缺失。

  實驗檢測發(fā)現,新冠肺炎死者淋巴結中的細胞因子風暴和腫瘤壞死因子與對照組相比有明顯增長。此外,新冠肺炎死者體內一種在形成“生發(fā)中心”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T細胞也有缺失。依據小鼠實驗結果,研究人員懷疑這與過量腫瘤壞死因子的抑制作用有關。

  這些發(fā)現將為疫苗研發(fā)者提供重要啟示:淋巴結中過多的腫瘤壞死因子將使疫苗的免疫效果無法長時間延續(xù)。同時,這一發(fā)現或將能解釋康復者為何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因新冠病毒的感染使得“生發(fā)中心”難以形成,免疫記憶受到影響,所以病人初次感染病毒獲得免疫后,仍有可能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人工智能】,了解更多人工智能活動詳情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