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有學者在思考“為什么夜晚的天空是黑暗的?”,你可能覺得這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現(xiàn)象了,這其實并不好解釋。我們可以來現(xiàn)象一下,如果宇宙是無限大的,那么在宇宙中必然存在這無限多的恒星,也就是說有無限多的光源,它們的光總會找到地球上,那地球就應(yīng)該不沒有黑夜和白天之分,而應(yīng)該一直都是白天才對。
提出這個問題的學者叫做奧伯斯,這個問題就是著名的奧伯斯佯謬。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其實還真的難住他所在的時代的人。那這到底是咋回事呢?
其實,其實涉及到了三方面問題:
實際上,前兩個問題我們可以放在一起來看。首先,在150多年前,有個叫做麥克斯韋的科學家統(tǒng)一了電和磁,預(yù)言了電磁波的存在,而且光就是一種電磁波。
并且麥克斯韋的理論其實可以得到一個光速的表達式:c=1/ε0μ0。
可問題來了,這個ε0和μ0其實都是常數(shù),也就是說光速c也是一個常數(shù)。這似乎蘊含著光速在任何慣性坐標系下都是恒定不變的,但這和牛頓力學相互矛盾的。于是,科學家們就可以尋找光的傳播介質(zhì)以此來解決這個問題。結(jié)果,他們?nèi)际×恕?/p>
我們現(xiàn)在知道,相對論就是建立在光速不變原理的假設(shè)之上的,這個光速不變原理指的就是光在任意慣性系下的速度都不變。這個光速的數(shù)值大概是3*10m/s。
所以,問題也就來了,如果光具有傳播速度的,因此走過一段距離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如果宇宙是永恒不變的,那由于宇宙是無限大的,有無限多的恒星,光總會跑到地球上,在這種情況下,那地球就應(yīng)該是一天到晚都是白天才對。
所以,問題又來了,宇宙真的是永恒的么?
上世紀初,愛因斯坦也認為宇宙是永恒的,于是,他在推導(dǎo)出自己的廣義相對論重力場方程時,發(fā)現(xiàn)方程指向的是一個膨脹的宇宙,為了抵消這個膨脹效應(yīng),使得方程可以符合愛因斯坦所認為的永恒的宇宙,愛因斯坦往里加了一個宇宙學常數(shù)。
后來,哈勃觀測到星系都在發(fā)生紅移,更深入的研究后科學家發(fā)現(xiàn),星系紅移的本質(zhì)是宇宙空間在隨著時間膨脹,如果我們倒推回去,那宇宙就應(yīng)該起源于一個奇點。后來,科學家建立了宇宙大爆炸模型(一開始其實叫做核火球模型)。在這個理論中,宇宙起源于一次138億年前的大爆炸,從那之后宇宙開始膨脹,一直持續(xù)至今。
也就是說,宇宙并非是永恒的,而是一直在變化的。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即使從宇宙大爆炸起開始傳播(實際上,光是從宇宙38萬歲時才開始傳播),光最多也就能傳播138億光年,加上宇宙空間的膨脹效應(yīng),光走過的路徑大概是461億光年。
也就是說,對于任意一個天體來說,如果用電磁波來觀測,他最多能觀測的距離是461億光年,當然,如果可以用上引力波,這個距離可以增加到465億光年,這是因為引力波子在宇宙大爆炸之初就開始傳播了。
所以,我們只能看到465億光年為半徑的天球內(nèi)的星光,而這個區(qū)域內(nèi)的天體數(shù)量其實是有限多的,而不是無限多的。所以,能傳播到地球的光也就是有限多的,這才使得夜晚天空是黑暗的。
上文是主要原因,接下來說一個次要的原因,其實宇宙中還存在著一些天體或者星光,我們?nèi)庋蹓焊强床坏降?,這是因為肉眼所能夠看到是可見光,它只是電磁波的一部分。
也就是說,由于我們看的不是全頻段的電磁波,導(dǎo)致我們錯過了很多“光”,如果你能看到全頻段的電磁波,那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其實都要比現(xiàn)在亮一些。
最后,我們來總結(jié)一下,夜黑的天之所以是黑暗的,是因為宇宙并不是永恒的,宇宙起源于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之后一直處于膨脹狀態(tài),而光也是有速度上限的,因此,地球上所能夠接收到最遙遠的光是461億光年外的天體發(fā)出的(在發(fā)出這光時其實并沒有那么遠,只是宇宙在膨脹,現(xiàn)在它距離我們461億光年了)。其次,肉眼所能看到只是可見光,宇宙中的一些可見光之外的光,是肉眼看不到的。
關(guān)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fù)【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fù)【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fù)【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fù)【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fù)【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fù)【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fù)【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fù)【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guān)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