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科普:-皰疹病毒與阿爾茲海默癥-
發(fā)布時間:2020-07-27
瀏覽次數(shù):2109
音頻科普:-皰疹病毒與阿爾茲海默癥-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本期的《科學播報》。阿爾茲海默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老年癡呆癥,作為一種異質性疾病,它的致病因素多種多樣。從目前研究來看,其可能因素和假說多達30余種,這也增大了阿爾茲海默癥治愈的難度。近期發(fā)表在《神經(jīng)元》雜志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皰疹病毒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潛在致病因素西奈山伊坎醫(yī)學院研究者分析了900余個人類大腦樣本,發(fā)現(xiàn)阿爾茲海默癥患者腦內(nèi)居然普遍高水平存在兩種皰疹病毒亞型HHV-6A和HHV-7特別是HHV-6A,它參與宿主的基因調(diào)控,波及的基因囊括了諸多阿爾茲海默癥的風險基因。
同時,不久之前發(fā)表的一項涉及三萬余人的臺灣隊列研究顯示,感染了皰疹病毒的人群比沒有感染的人患癡呆的風險足足高了2.564倍。接受了抗病毒治療之后,這些人的發(fā)病風險能夠降低90%之多。
對病毒與阿爾茲海默癥關系的最大疑惑還是在于,目前沒有直接的機制證明。研究者們決定直接從患者的腦組織下手,通過綜合分析基因組、轉錄組、蛋白質組和組織病理學數(shù)據(jù)來確定病毒與阿爾茲海默癥的關系。
我們的大腦并不是個無菌室,里面存在一些細菌、病毒都是很正常的。但是異常的是,阿爾茲海默癥患者的腦組織中,兩種皰疹病毒水平較正常水平偏。研究者也發(fā)現(xiàn)HSV-1潛伏期相關轉錄物水平有所上升,說明存在HSV-1感染。
研究者還分析了病毒水平與阿爾茲海默癥相關臨床特征的關系,結果也是類似的。
相關性如此密切,能夠說明因果嗎?病毒數(shù)量形狀基因座,是一種新型的研究手段,它可以用于確定病毒在宿主基因網(wǎng)絡中的相互作用,這種方法已經(jīng)在心臟代謝疾病等多種疾病領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研究者們利用它進一步評估病毒豐度是否是阿爾茲海默癥真正的風險因素。
利用這些數(shù)據(jù),研究者構建了病毒與宿主DNA的基因調(diào)控網(wǎng)絡,結果發(fā)現(xiàn),皰疹病毒可以通過抑制基因表達來促進大腦中一種特定的蛋白質沉淀。這種蛋白質叫做β-淀粉樣蛋白具有和抗菌肽類似、甚至更高的抗菌能力,會從各類微生物乃至寄生蟲中保護我們的大腦。而沉淀后,它將不再對我們的大腦起保護作用。
不過,研究者自己也表示,這項研究并不足以明確證實病毒的活躍是導致AD發(fā)病的原因,但是確實給這個理論提供了目前為止最堅實的證據(jù)。如果這個理論得到證實,或許今后應對阿爾茲海默癥,我們可以嘗試抗病毒療法。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