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科普:植物的聽覺
發(fā)布時間:2020-07-10
瀏覽次數:3403
音頻科普:植物的聽覺

好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科學播報》。一直以來,有一種說法認為,美妙的音樂有助于植物的生長,這顯然只是一個流傳較廣的謠言。但是,植物是不是真的具有“聽覺”?

  我們知道,聲源的振動會引發(fā)聲波,聲波通過我們的耳朵轉換為神經信號,傳遞到大腦皮層,讓我們感知到聲音。對于絕大部分動物來說,聽覺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可以幫助動物們趨利避害。對于人類來說,聽覺幫我們實現(xiàn)了創(chuàng)造和使用語言,以及音樂的能力。雖然植物沒有耳朵,但植物對聲音的一系列反饋,卻很值得研究。

  早在2014年就有研究證實,部分植物可以分辨毛蟲的咀嚼聲,從而釋放化學毒素保護自己。另一項研究則發(fā)現(xiàn),部分植物還能感受到蜜蜂發(fā)出的特定頻率的聲音,從而刺激花粉釋放。2017年,《生態(tài)學》雜志上發(fā)表了一項來自西澳大學的研究成果。他們猜想,植物雖然不具備我們通常所說的 “聽覺”,但是有些特殊的屬種卻可以通過某種機能,感知水流聲,然后朝著有水源的方向生長。

  研究人員做了一項簡單的實驗:用底部保留不同通道的特殊花盆種植豌豆苗,這些通道分別通向水槽和干燥的土壤。隨著豌豆苗的發(fā)育,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它的根部會朝向水槽生長。如果將水槽置換為有水的水管,根系也會轉換方向,朝另一側生長。也就是說,無論水源是暴露在外,或者是暗藏在內,豌豆苗的根部都會朝向水源生長,這意味著它能夠通過某種方式感知水流聲。

  還有一項研究表明,環(huán)境里的噪聲對于植物也有一定影響。噪聲會讓它們關閉相互傳遞信息的通道,失去一部分正常的功能。生物學家們進一步猜測,植物確實可能具備某種微小的器官,從而感知聲源的振動。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感知振動的就是植物的葉片。

  當然,除了聽覺以外,許多研究也發(fā)現(xiàn)了植物還可能擁有視覺、嗅覺、觸覺,甚至是記憶?;蛟S,植物和動物之間的相似程度,比我們之前想象的還要高。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