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出火星大氣演練場 他幫天問一號挺過恐怖9分鐘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于紫月
發(fā)布時間:2021-09-30
瀏覽次數(shù):1484

2020年7月23日,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wù)(天問一號任務(wù))。? ? ? ? ?新華社記者 趙穎全攝??

?受訪者供圖

有什么疑難問題要在“家里”解決,不能把問題留到天上去,這是我們航天人的一貫作風。

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副教授趙瑞?

 ? ?身穿白色文化衫、藍灰色牛仔褲,半邊框的金絲眼鏡后,一雙眼睛不大卻有光。高高瘦瘦的趙瑞給科技日報記者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安靜、斯文。

  今年34歲的趙瑞是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的副教授,參與了天問一號探測器的相關(guān)研制工作,為它在地球搭建了一個火星大氣“演練場”。

  “發(fā)射當晚,我根本睡不著覺,幾乎每隔一小時就摸出手機看看。直到第二天早上7點多,看到成功著陸的新聞,心里的這塊‘大石頭’才落了地?!壁w瑞說。

  5月15日7時18分,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抵達火星。廣袤無垠的火星大地,終于迎來了首位中國“訪客”。自此,我國在行星探測領(lǐng)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為了成功著陸的這一刻,無數(shù)科研人員夜以繼日、奮力攻關(guān),趙瑞就是其中之一。他利用自主研發(fā)的高超聲速飛行器氣動仿真軟件,進行飛行器力/熱/噪聲載荷環(huán)境預(yù)測,為我國天問一號探測器的結(jié)構(gòu)設(shè)計提供相關(guān)的氣動載荷參數(shù)。

  雖時隔一月有余,但趙瑞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手指微顫、激動不已。“成功著陸那天,趙老師走路都帶風?!币晃粚W生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從零起步,模擬火星大氣

  隕石降落時,常拖曳著一道耀眼的尾焰,那是高速物體遭遇空氣阻力時迸發(fā)的火花。

  迄今為止,人類進行火星探測任務(wù)的成功率還不到一半,其中大部分問題都出在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層、下降和著陸階段。天問一號探測器投向火星懷抱時,就像隕石墜落一樣,與火星大氣擦出“火花”。

  火星與地球的距離遠達3億公里,通信時延接近18分鐘。探測器要在9分鐘內(nèi)將時速從2萬千米降低到零,且這段時間地面人員無法干預(yù),探測器只能靠自己。很多人用“恐怖”二字來形容天問一號從進入火星大氣到最終著陸的這9分鐘。

  為了闖過“恐怖9分鐘”,探測器需要被設(shè)計成什么結(jié)構(gòu)?選用何種材料?這些問題都與其進入火星大氣層時所受到的力、熱甚至噪聲等因素息息相關(guān)。趙瑞就是要模擬這一過程,為設(shè)計探測器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門(以下簡稱總體部門)提供準確參數(shù)。

  這是我國首次開展火星探測任務(wù)。此前,該領(lǐng)域很多相關(guān)研究,在國內(nèi)都處于空白狀態(tài)。當總體部門找到趙瑞時,他不假思索接下重擔,決定勇闖“無人區(qū)”。

  “我是黨員,我所在的團隊也有很多黨員。急難險重的活兒,黨員不上誰上?”趙瑞說。

  在趙瑞以往的研究中,模擬地球大氣的工作居多,卻從未涉足過火星?;鹦谴髿獾闹饕煞质嵌趸?,與地球大氣成分差別很大,火星大氣密度只有地球大氣的1%。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時整個流場環(huán)境也與地球相差甚遠,需要重新設(shè)計針對火星大氣的氣動仿真軟件。

  代碼是仿真軟件的“零件”,趙瑞和團隊成員的設(shè)計工作,從打造“零件”開始。幾千行的程序代碼,趙瑞與團隊成員需要一行一行敲定。那段時間,他們整日泡在實驗室里,幾乎天天晚上都是過了零點才回家。

  仿真軟件重建后還要利用國外已有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驗算,以驗證該軟件的準確性。其間,若有一個數(shù)據(jù)對不上,就要把大部分軟件參數(shù)重新校核。改了多少遍?趙瑞已記不清了。以至于后來,但凡是國際報道中出現(xiàn)過的相關(guān)重要數(shù)據(jù),趙瑞都爛熟于心。

  最終,趙瑞所在團隊創(chuàng)建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適合多類大氣再入的通用氣動分析軟件。

  習慣較真,對別人更對自己

  對趙瑞來講,較真兒,是一種習慣。

  更早之前,他曾是探月三期再入返回任務(wù)的氣動專家組成員,負責評審其他單位的相關(guān)研究工作。

  趙瑞是一個特別愛“挑刺兒”的評委。

  探月返回艙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返回地球,再入大氣時存在強烈的氣動加熱過程,空氣會發(fā)生電離,不同的離子碰撞在一起會產(chǎn)生不同的化學反應(yīng)。因此,前期模擬時就要用到不同的仿真模型。

  曾有一家單位僅用了某一種仿真模型,被趙瑞“揪住不放”,追問為何用這種,而非其他模型。直到這家單位給出了詳細原因,趙瑞才讓其“過關(guān)”。

  他對別人要求嚴苛,對自己更狠。

  天問一號探測器研制期間,總體部門最初找來三家單位“背靠背”進行氣動仿真研究,要從中選出“最優(yōu)解”。

  作為三家團隊之一,趙瑞所在團隊估算的氣動加熱數(shù)據(jù)比其他單位預(yù)測的數(shù)據(jù)高出5%。“第六感”告訴趙瑞,似乎哪里有些不對。

  經(jīng)過反復(fù)驗算,趙瑞找出那個“自己都不確定是否存在的問題”:某個參數(shù)設(shè)置不合適。調(diào)整之后,氣動仿真模型更適用于工程設(shè)計。最終該方案在三個團隊的方案中脫穎而出,被總體部門采納。

  “有什么疑難問題要在‘家里’解決,不能把問題留到天上去。”趙瑞說,這是航天人的一貫作風。

  回歸家庭,是愛人也是父親

  趙瑞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拼命三郎”,他的“拼”,多體現(xiàn)在型號研制任務(wù)期間。如果沒有任務(wù),他多會正點上下班,回家做飯、看娃。

  趙瑞的愛人就職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共同的興趣愛好和報國情懷讓兩顆年輕的心緊挨在一起。

  “我倆不論誰有任務(wù)在身時,都會把這個任務(wù)當成是家庭的一個大工程?!壁w瑞說,“能夠得到她和父母的支持,我是幸運的?!?/p>

  “我從小就對浩瀚的太空很著迷,小時候的理想是做航天員,現(xiàn)在從事航天相關(guān)科研工作,也算是一直在堅守航天夢?!壁w瑞告訴記者,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為趙航,航天的航。

  去年,趙瑞還參加了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選拔。

  第三批備選航天員中既有空軍飛行員,也有來自科研院所的航天飛行工程師,還有來自科研單位的載荷專家。因此,近視的趙瑞有了一線希望。無奈因長期任務(wù)壓力落下的老胃病,讓趙瑞止步于第三輪體檢測試。

  趙瑞經(jīng)常陪6歲的趙航搭樂高積木。有一次,父子倆想拼一個航天飛機卻怎么也拼不對。于是,兒子吐槽道:“爸爸,你不是設(shè)計飛船的嗎?怎么連玩具都拼不好?!?/p>

  好在,趙航在家里吐槽歸吐槽,在外面還是實力“護爹”的。

  趙航會自豪地對同學說:“我爸爸是設(shè)計飛船的。”兒子臉上驕傲和自豪的神情,讓趙瑞高興不已?!白约旱墓ぷ髂鼙患胰苏J可并引以為傲,幸福感滿滿?!?/p>

  傍晚,趙瑞與妻子手挽趙航漫步公園,夕陽的余暉溫柔地描摹出這個三口之家的輪廓。在眾多默默無聞的航天人、科研人中,他們或許是最平凡不過的。然而,就是無數(shù)個這樣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開拓創(chuàng)新的航天人,凝聚成了一股極不平凡的中國力量,叩問蒼穹、勇拓天疆。

歡迎掃碼入群!

深圳科普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yōu)惠的活動和科普好物!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