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研究揭示海洋變化半球不對稱性
澳大利亞陽光海岸大學W. J. Sydeman等研究人員揭示海洋變化中的半球不對稱性。相關論文近日發(fā)表于《科學》。
研究人員發(fā)現,海鳥的成功繁育與海洋變暖和人類影響方面的半球差異相關,這對北半球的捕魚、地表覓食物種影響最大。半球不對稱表明需要在半球尺度上進行海洋管理。對于北半球而言,目前需要針對飼料魚類資源制定基于氣候的恢復計劃來增加海鳥繁殖生產力。
在南半球,海鳥生產力的低幅度變化為戰(zhàn)略管理方法提供了機會,例如大型海洋保護區(qū),從而維持食物網和保持捕食者生產力。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bf1772
《細胞》
首個城市微生物群和抗菌素耐藥性全球宏基因組圖譜問世
美國威爾·康奈爾醫(yī)學院Christopher E. Mason等研究人員合作繪制出首個城市微生物群和抗菌素耐藥性的全球宏基因組圖譜。相關論文近日在線發(fā)表于《細胞》。
研究人員報道了3年多以來60個城市大眾運輸系統(tǒng)4728個宏基因組學樣本的全球圖譜,這是城市微生物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第一個系統(tǒng)的、全球性的目錄。該圖譜提供了帶注釋的、地理空間分布的微生物菌株、功能特征、抗微生物抗藥性(AMR)標記和遺傳元件,包括在參考數據庫中找不到的10928種病毒、1302種細菌、2種古細菌和838532個 CRISPR陣列。
研究人員鑒定了4246種已知的城市微生物,并在97%的樣品中發(fā)現了31種與人類共生生物不同的物種,這些樣品與人類共生生物不同。在城市之間,AMR基因的概況在類型和密度上差異很大。城市顯示出受氣候和地理差異驅動的獨特微生物分類特征。這些結果構成了高分辨率的全球宏基因組圖譜,可實現生物和基因的發(fā)現,強調潛在的公共衛(wèi)生和法醫(yī)學應用,并提供與文化無關的城市AMR負擔視圖。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1.05.002
《細胞—代謝》
科學家發(fā)現感覺神經元以不同方式調控攝食和葡萄糖代謝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新陳代謝研究所Henning Fenselau課題組發(fā)現,通過不同感覺神經元進行的腸—腦信息傳遞以不同的方式調控進食和葡萄糖代謝。相關論文近日在線發(fā)表于《細胞—代謝》。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交叉遺傳操作探究了不同感覺神經元在攝食和糖代謝調節(jié)中的功能。研究人員重構了具有不同分子特征迷走神經和脊髓傳入神經的腸道—神經支配模式,并確定了其大腦下游的靶點。雙向化學發(fā)生操作附加行為和電路圖分析表明在腸道內,表達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GLP1R)的迷走神經將厭食信號傳遞至控制終止進餐的旁臂核神經元。而且,GLP1R迷走神經傳入改善了葡萄糖耐受,并且抑制該信號導致血糖水平升高,而這與食物攝入無關。
相反,在腸道內,表達GPR65的迷走神經傳入刺激增加了肝葡萄糖的產生并激活了控制正常血糖的旁臂核神經元,但它們對于進食調節(jié)同樣必不可少。因此,不同腸神經感覺神經元差異調控進食和糖代謝神經回路,這可以提供代謝控制的特定靶標。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1.05.002
《中國科學報》 (2021-06-02 第2版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