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冰蓋溫度獲迄今最詳細測量
來源:科技日報
發(fā)布時間:2021-05-21
瀏覽次數(shù):584

  據(jù)美國《每日科學》網(wǎng)站近日報道,由英國劍橋大學領(lǐng)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利用光纖傳感技術(shù),讓激光脈沖通過光纖光纜傳輸,對格陵蘭島冰川的溫度進行了迄今最詳細測量,獲得了從冰川表面直到冰面下1000多米底部非常詳細的溫度測量結(jié)果。最新研究將有助科學家對世界第二大冰川的未來變動情況進行更精準建模,從而更好地應對氣候變暖。

  自1980年代以來,格陵蘭冰川的質(zhì)量損失增加了6倍,是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的“罪魁禍首”。為確定其冰是如何運動的以及冰川內(nèi)部的熱力學過程,精確的冰溫測量必不可少。衛(wèi)星或?qū)嵉赜^測可以一種相對簡單的方式探測到冰面的狀況,但確定一公里厚的冰川底部發(fā)生的情況要困難得多,而缺乏觀測是全球海平面上升情況預測不準確的一個主要原因。

  由歐洲研究理事會資助的“應答器”RESPONDER項目致力于解決這一問題。在最新研究中,英國亞伯大學的布萊恩·哈伯德教授領(lǐng)導的研究小組將電纜放入鉆孔后,在電纜中傳輸激光脈沖,然后記錄電纜中光散射產(chǎn)生的畸變,這種畸變隨周圍冰的溫度而變化。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工程師和利茲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則協(xié)助數(shù)據(jù)收集和分析。

  研究人員指出,以前,科學家們借助相距幾十米甚至幾百米的不同傳感器測量溫度,而新方法則能沿安裝在深孔中的光纖電纜測量溫度,得到非常詳盡的溫度剖面圖,這些溫度控制著冰塊變形的速度以及冰蓋流動的速度。

  哈伯德說:“這項技術(shù)大大提高了我們遠距離、高分辨率記錄冰的溫度變化的能力。經(jīng)過進一步的改進,這項技術(shù)還可以同樣高的分辨率記錄其他特性,如變形等?!?/p>

  科學家們此前認為,冰蓋溫度沿平滑的梯度變化,最溫暖的部分是太陽照射的表面,底部被地熱能和摩擦加熱。但新研究發(fā)現(xiàn)冰蓋的溫度分布極不均勻,局部變形嚴重的區(qū)域使冰進一步變暖,而這種變形集中在不同時期和類型的冰交接的邊界處。

  總編輯圈點

  格陵蘭島冰川正在快速消融。此前有研究指出,格陵蘭島冰川相對于40年前已經(jīng)大幅萎縮,并且似乎已經(jīng)不可逆轉(zhuǎn)。全球變暖,給這規(guī)模巨大的冰川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而冰川并不會順從地接受自己的命運,它會反擊,用抬高海平面的方式,給人類一些教訓。不過,海平面隨時間推移會如何上升、上升多少,人類還無法特別準確地估計。這次,科研人員用了光纖電纜測溫法,將冰川內(nèi)部不同位置的溫度也測了出來。詳實的數(shù)據(jù),能為建立更精準的模型奠定基礎(chǔ)。


關(guān)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guān)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