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深??萍紕?chuàng)新交流系列活動之海洋科普大講堂活動(二)
來源:深圳科普
發(fā)布時間:2020-10-15
瀏覽次數:2485
為延續(xù)2020深??萍紕?chuàng)新論壇學術交流氛圍,增強廣大市民群眾對“海洋文化”深層次認知,營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文化氛圍。

“2020深海科技創(chuàng)新交流系列活動之海洋科普大講堂活動”主要圍繞海洋方面的內容結合線下聽講+線上釘釘直播的方式進行,通過講座讓更多市民能夠了解關注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和利用,共同保護海洋、善待海洋,增強海洋國土意識、海洋保護意識,為中國夢、強國夢做出自己的貢獻。

講座主題河口海岸數值研究的發(fā)展與現狀

講座內容:
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與經濟的高速發(fā)展,近岸河口海域水環(huán)境污染日趨嚴重,赤潮等海洋生態(tài)災害頻發(fā),成為制約沿岸海洋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因子之一。河口海岸水文環(huán)境受徑流、潮汐、大氣驅動與區(qū)域地形影響顯著,非線性作用強,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過程復雜。因此,現場觀測與數值模擬相結合的方法已被廣泛應用于近岸河口研究。海洋數值模型發(fā)展至今,已由結構化網格的數值模型,發(fā)展到更適用于近岸復雜岸線與地形的非結構網格模型;由考慮單一物理過程的海流或海浪模型,發(fā)展到多過程耦合的物理-化學-生態(tài)模型,在海洋動力災害預報、追蹤與救援、海洋生態(tài)災害的機制研究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本講座將簡要介紹河口海岸數值模型的發(fā)展與應用實例,以及在大數據與智能化的時代背景下,海洋數值模型的發(fā)展前景。

專家介紹:
牛茜如:博士,深圳大學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海洋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畢業(yè)于中國海洋大學、美國馬里蘭大學。主要從事近岸海洋學和應用海洋學的研究工作。近年來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Ocean Dynamics等海洋領域重要國際期刊發(fā)表第一作者論文,在區(qū)域海洋水文環(huán)境的年際變化,水團交換及其動力機制,海流-海浪-大氣耦合模式的建立與應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成果和研究經驗。


時間:2020年10月17日14:50-15:30
地點:深圳大學城圖書館(深圳市科技圖書館)
參與方式:現場聽講或者下載釘釘APP觀看網絡直播


活動聯系人:吳老師18617006127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深圳科普月】,了解更多科普月活動詳情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