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流言:“西紅柿不能和蝦一塊吃,會食物中毒”
西紅柿和蝦是食物相克組合,西紅柿含有維生素 C,蝦中含有五價砷,二者一起吃會發(fā)生反應,生成劇毒砒霜,導致中毒。
流言分析:食物相克的說法本身就不科學,大多是由于食物不干凈和烹調方式有問題造成的。
首先海鮮中的砷和食物中的維生素 C 不會在人體消化道中反應產生砒霜。此外,拋開劑量談毒性也不靠譜,西紅柿中維生素 C 不算高,即便蝦中有少量的砷,二者能發(fā)生反應產生三氧化二砷,也是極其微小的量,并不會導致中毒。
有關食物相克的說法,在生活中流傳甚廣,經(jīng)常聽說“×× 食物和 ×× 食物”一起吃會腹瀉、嘔吐。其中,西紅柿和蝦的搭配最為驚悚,竟然是“致命組合”,傳言它倆一起吃會產生砒霜致死。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當西紅柿遇上蝦仁,究竟是美味搭配還是“致命組合”?今天,我們就從科學的角度來揭開真相。
圖源:社交平臺
西紅柿和蝦可以一起吃,不會中毒
江湖上一直流傳著“海鮮+維生素 C=砒霜”的言論,追溯起來可能是因為 1986 年發(fā)表在雜志上的一段文字,上面提到:“最近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研究者報道:某些甲殼類食物,如小蝦和對蝦含有很高濃度的五價砷化合物(通常認為對人體無害之砷類)若同時服用大量維生素 C,可使五價砷轉化成有劇毒的三價砷(即砒霜),使人致命[1]。”
圖:參考文獻[1]
也許是從這時候開始,便有了“螃蟹+西紅柿=砒霜”“大蝦+西紅柿=砒霜”等傳言。而實際上,蝦和西紅柿一起吃并不會出現(xiàn)食物中毒。
首先,不談劑量只談毒性是不靠譜的。理論上,蔬果中的維生素 C 的確會將水產品中的五價砷還原成三價砷,也就是所謂的劇毒性砒霜。但咱們平時吃的合格的蝦肉,并不會像那段文字中提到的含有“高濃度的砷”,西紅柿中也并非含有“大量維生素 C”。
蝦蟹體內的砷大多數(shù)以有機砷的形式存在,是幾乎無毒的,而且大部分有機砷被人食用后會原封不動的排出體外。有毒的是無機砷,包括劇毒三氧化二砷(砒霜),急性砷中毒主要由砒霜引起,中毒劑量為 10~50mg(砷含量 7.6~38mg),致死劑量為 100~300mg(砷含量 76~227mg)[2]。
根據(jù) GB 2762-202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的要求,水產動物的無機砷限量需不超過 0.5mg/kg。咱們就按照最大限量來計算,想要將其中所有的砷元素還原成砒霜并達到中毒劑量,在有足夠量維生素 C 的條件下,理論上還需要一次性吃下 15~76 公斤的蝦,要想達到致死劑量則需要一次性吃下 152~454 公斤。
正常人根本不會一次性吃這么多蝦,沒等被毒死也會先被撐死。更何況,咱們日常購買的蝦無機砷含量其實很低。
2022 年,發(fā)表在《河南預防醫(yī)學雜志》上的文獻,有研究人員于 2021 年 1~5 月對江蘇省南通市市售海產品中重金屬含量進行了檢測,其中包括青蝦、竹節(jié)蝦、對蝦。結果顯示,它們的無機砷含量均<0.0001mg/kg[3]。
其次,2018 年 315 晚會上針對類似傳言進行過辟謠,節(jié)目專門委托北京市食品安全監(jiān)控和風險評估中心,模擬人體胃腸環(huán)境做了實驗,結果顯示:海鮮中的有機砷并不能在人體腸胃中轉化為有毒的無機砷,特別是劇毒三價砷,也就是砒霜[5]。
實驗過程:取 2g 蟹黃和蟹肉,加入 5g 搗碎的西紅柿,再加入?yún)⒄铡吨袊幍洹返姆椒ㄅ渲玫娜斯の敢海瑴u旋混勻后放于恒溫箱中 2 小時,然后調節(jié) pH 值加入人工腸液,混勻后再放入恒溫箱 2 小時。以上步驟基本模擬了人體消化過程。之后提取螃蟹中的砷,進行砷含量的測定。結果顯示,有機砷并未轉化為有毒的無機砷,特別是高毒的三價砷。
圖:2018 年 315 晚會 視頻截圖
再說了,蝦和西紅柿在現(xiàn)代餐桌上是常見搭配,比如番茄蝦仁意面、茄汁大蝦、番茄蝦煲等,這些菜很多人都常吃。如果真會中毒,這些菜早該從菜單上消失了。
2012 年發(fā)表在《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上的一篇調查隨機抽取了 68 家部隊飲食業(yè)服務人員 328 人,其中廚師 258 人、餐廳經(jīng)理或負責人 70 人,自行設計調查問卷,通過回顧性調查發(fā)現(xiàn):蝦和西紅柿是常有的搭配組合,有 30% 的炊事員這樣搭配過,并未引起人體不良反應[6]。
吃完出現(xiàn)身體不適,可能是這些原因
蝦和西紅柿一起吃并不會中毒,可有些人就是吃了以后會出現(xiàn)身體不適。真正的原因并不是食物相克,可能是以下方面。
1、細菌、病毒污染
食材不新鮮、食材貯藏不合理導致變質、食材清洗不徹底、切食材的刀具和砧板生熟不分、沒有烹調熟透等,都可能會引起腹痛、腹瀉、嘔吐,甚至更嚴重的食物中毒。
2、食物過敏或不耐受
部分人群存在吃蝦蟹過敏的情況,進食后可能會出現(xiàn)胃腸不適、皮疹、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會危及生命。
3、吃得太油膩
烹調海鮮食物如果太過油膩,進食后可能會出現(xiàn)胃腸不適。
4、心理暗示
深信“食物相克”并認為二者同食會出現(xiàn)問題,食用后可能因心理暗示放大輕微不適感,甚至產生焦慮癥狀。
綜上,蝦和西紅柿一起吃并不會生成砒霜而中毒,“食物相克”也并不存在。有關“食物相克”的言論在科學面前根本無法站住腳。早在 1935 年,中國營養(yǎng)學學會首任秘書長鄭集教授就對民間流傳的“食物相克組合”進行了動物實驗,結果均毫無中毒征象[7]。
2011 年發(fā)表在《營養(yǎng)學報》上的文獻顯示,蘭州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曾將所謂相克的食物組合進行了動物實驗和人群試食實驗,結果顯示:小鼠投食 7 天后,一般狀況良好,各項觀察和檢測指標均無異常;人群試食7天后均未出現(xiàn)任何不良反應及臨床癥狀[8]。
總之,不要相信“食物相克”的謠言,也別再盯著什么和什么不能一起吃了,相比之下更應該在意的是食材的衛(wèi)生安全以及如何搭配更營養(yǎng)。
照“謠”鏡
這類謠言抓住大眾“食物相克”心理,很多人擔心食物混搭后會中毒、傷身,這種說法正好迎合了大眾的安全焦慮。其次,以“中毒”等詞語制造恐慌,用危言聳聽的詞語吸引注意,增加傳播性。此外,這類謠言還打著“科學”的幌子,往往會引用偽科學或“專家說”來增加可信度,讓人不易懷疑。
面對這種謠言,我們需要保持理性思考,不輕信、不轉發(fā),主動查閱權威渠道的信息,建立基本營養(yǎng)常識才是防止誤導的關鍵。
參考文獻
[1]食用甲殼類同時濫服維生索C可致死[J].江西中醫(yī)藥,1986,(06):58.
[2]孫長顥.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第8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3]戴志英,郭新穎,張穎茜,等.江蘇省南通市市售海產品中鉛、鎘、砷、汞、無機砷及甲基汞污染評價[J].河南預防醫(yī)學雜志,2022,33(07):559-562.DOI:10.13515/j.cnki.hnjpm.1006-8414.2022.07.021.
[4]張麗媛,熊清海,田敏,等.陽宗海魚蝦中砷、鎘、鉛、汞含量[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25,40(01):102-110.
[5]https://tv.cctv.cn/2018/09/13/VIDEblzJkssIgcNL0GRVcvpo180913.shtml
[6]于瑞敏,楊俊蕓.常見30對所謂相克食物的相克情況調查[J].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12,18(11):85-88.
[7]嚴澤,林殷.“食物相克”的研究現(xiàn)狀分析[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2,18(08):912-913+915.DOI: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12.08.047.
[8]張印紅,鄧麗麗,王玉,等.有關“食物相克”的調查及實驗觀察[J].營養(yǎng)學報,2011,33(02):148-153.DOI:10.13325/j.cnki.acta.nutr.sin.2011.02.009.
策劃制作
作者丨薛慶鑫 注冊營養(yǎng)師
審核丨張娜 北京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副研究員
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
我們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yōu)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