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0糖0卡0脂,代糖真的能緩解你甜蜜的負擔嗎?
發(fā)布時間:2022-10-17
瀏覽次數(shù):864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審核專家:吳晞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yī)師、醫(yī)學博士

曾幾何時,我們一邊享受著肥宅快樂水,一邊擔心著肚子上的肥肉像瓶子里的氣泡一樣“噴薄而出”。然而,無糖可樂的出現(xiàn),似乎讓這種糾結從此成為了“過去式”。

來源 | 網絡

各大奶茶店也紛紛貼心的推出了“零卡糖”選項,終于可以名正言順的快樂嚯起奶茶~

網友戲稱,“代糖簡直是21世紀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一”。它的出現(xiàn),好似一把解決“嘴饞”和“發(fā)胖”難題的萬能鑰匙。誰能拒絕這種毫無熱量負擔,又能簡單直接提供快樂的東西呢?然而,世上真的有這種“百利而無一害”的好東西嗎?

來源丨某購物網站

代糖會引起肥胖嗎?

關于“代糖是否有害健康”“代糖是否會引起肥胖”的爭論,從初代人工甜味劑問世到赤蘚糖醇火遍全網的今天仍未有定論。8月19日,權威雜志《cell》刊登的一篇文章“非營養(yǎng)性甜味劑通過特異性菌群改變對人體糖耐量產生影響”使這一話題再次走入了大眾視野。

來源丨雜志《cell》論文截圖

研究選取了120名健康成年人進行試驗,評估了非營養(yǎng)性甜味劑(NNS)對人體指標及其體內微生物群的影響。

試驗含有4個重要信息點:

1.這是一項關于“NNS對人體影響”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

2.三氯蔗糖和糖精可損害健康成人的血糖反應。

3.NNS對人體微生物和代謝的影響存在個體差異。

4.NNS對人體內微生物的影響與血糖反應升高有因果關系。

過去認為,糖精、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甜菊糖等這些甜味劑不含卡路里,不會引起餐后血糖反應。然而,這項實驗證明攝入NNS可能會導致特定人群產生依賴于微生物組的血糖變化,并非“百利而無一害”。

攝入規(guī)定劑量,就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身體嗎?

聰明的你可能會說:拋開劑量談危害都是耍流氓!那么,在規(guī)定攝入劑量內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非也。

這次實驗中包含4個NNS干預組,分別為阿斯巴甜(aspartame)、糖精(saccharin)、三氯蔗糖(sucralose)和甜菊糖(stevia),以少量葡萄糖作為載體共同攝入,劑量均為正常范圍以內,分別相當于每日可接受攝入量(ADI)的8%、20%、34%和75%;實驗的2個對照組分別為等量葡萄糖(控制潛在混雜效應)的對照組以及沒有接受任何干預的空白對照組。

研究分3個階段:①前7天對人體的代謝及微生物數(shù)據(jù)進行基線測量;②隨后分別給予對應干預措施14天;③之后停止補充,對參與者再進行7天的跟蹤。結果發(fā)現(xiàn),與葡萄糖載體對照組和空白對照組相比,糖精和三氯蔗糖都顯著提高了干預期間的血糖反應,表明短期攝入低于ADI劑量的三氯蔗糖和糖精可以影響健康個體的糖耐量。

來源丨雜志《cell》論文截圖

進一步對受試者的糞便樣本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飲食中添加NNS可以影響人類腸道微生物群,其中三氯蔗糖和糖精組對微生物群組成有顯著影響。同樣,NNS也會明顯影響口腔微生物群。為確定口腔及腸道微生物群結構的改變是否為NNS導致血糖反應升高的根本原因,研究者將各組參與者(每組含4個血糖反應最大者,3個血糖反應最小者)的糞便菌群移植到了無菌小鼠體內。

對于頂部應答者移植樣本,糖精、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和甜菊糖4個NNS組都出現(xiàn)了更高的血糖反應;而對于底部應答者移植樣本,糖精組仍然提高了受體小鼠的血糖反應,而余下干預組均未觀察到血糖的明顯變化。實驗結果表明,NNS對腸道菌群及糖耐量的影響存在個體差異,但無論反應高低,糖精都會導致受試者的血糖反應升高,且進一步說明了NNS對于人體微生物組的調節(jié)和糖耐量損傷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來源丨雜志《cell》論文截圖

總而言之,NNS可能并不像之前設想的那樣具有生理惰性,即便攝入劑量低于ADI仍舊可能影響個體健康,深層機制很可能與改變人體微生物組有關。

常見的代糖有哪些?

看到這里,你可能又會產生疑問:代糖到底有哪些?又有哪種是能安心吃到肚子里的呢?代糖的分類有幾種不同的方法。如果按大家最關心的“熱量”來分類,可分為提供一定能量的“營養(yǎng)性甜味劑”和幾乎不含任何熱量的“非營養(yǎng)性甜味劑”。

來源丨《食糖與代糖的博弈及發(fā)展趨勢分析》

營養(yǎng)性甜味劑中最常見的莫過于各類糖醇:因具有防齲齒特性及非胰島素調節(jié)而廣泛應用于口香糖和糖尿病患者飲食中的木糖醇;因具有乳化穩(wěn)定性及良好保濕性而廣泛用于雪糕、面包中的麥芽糖醇;作為濕潤劑、穩(wěn)定劑和螯合劑應用于糕點、糖果和罐頭制品中的山梨糖醇;以及各類0卡飲料、0糖甜品中常見添加的代糖界“當紅炸子雞”——赤蘚糖醇。

來源丨網絡

糖醇類甜味劑的甜度普遍低于蔗糖,甜味純正,接近真實糖類;熱量也往往較低,不易引起血糖波動。但要注意的是,糖醇攝入過多可能會導致腹瀉、消化紊亂等不良反應,還是要適量食用哦。

無熱量負擔的非營養(yǎng)性甜味劑又可依據(jù)來源分為天然甜味劑及合成甜味劑。天然甜味劑多從植物中提取,包括甜菊糖、甘草素、羅漢果苷等,食用后不被吸收、不產熱能,是糖尿病和肥胖患者理想的糖代用品;其甜度往往為蔗糖的數(shù)百倍,因此常與低甜度糖醇類復配,獲得良好風味的同時有效降低產品價格。此外,羅漢果苷的來源——羅漢果作為藥食同源的藥材,具有清熱鎮(zhèn)咳、潤腸通便的療效,且研究表明,羅漢果對于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頗有裨益。

零度可樂的出現(xiàn)使得人工合成甜味劑走入大眾視野,常用合成甜味劑包括甜蜜素、安賽蜜、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

來源丨網絡

一提到“人工合成、工業(yè)化生產”,人們往往會帶上有色眼鏡,擔心其安全性不及天然甜味劑。其實不然,人工合成甜味劑比天然甜味劑擁有更長的研發(fā)及應用歷史,對其使用范疇往往也存在嚴格規(guī)定,安全性得以保障。現(xiàn)如今,各類人工甜味劑廣泛應用于飲料、罐頭、烘焙產品等各個領域。

來源丨《食糖與代糖的博弈及發(fā)展趨勢分析》

最后,代糖雖好,可不要貪多哦!



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

我們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yōu)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