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為什么掐住貓的后脖頸,它就仿佛被點穴了?
來源:物種日歷
發(fā)布時間:2022-06-24
瀏覽次數(shù):1291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人類上街想帶小嬰兒,直接抱走就可以;貓咪如果想帶著小毛球“轉(zhuǎn)移陣地”,該怎么操作?背著?抱著?用嘴叼?

其實,小動物有專門的“讓你叼”區(qū)域——就在脖子后面!先來看個動圖↓

圖片

夾住后脖頸?。黃pion.com

貓咪脖子后面被活頁夾夾住,仿佛瞬間被“點穴”了一樣;而拿掉活頁夾的瞬間,貓咪又瞬間“解凍”了。這是咋回事兒?

圖片

連“大貓”被叼起都安靜了……|travel.aol.co.uk

|不動不動,麻麻正在轉(zhuǎn)移我|

這種現(xiàn)象被稱之為“clipnosis”, 由“clip”(夾子)和“hypnosis”(催眠)兩個詞合成而來。

為啥是脖子后面?一部分人的看法是,貓脖子后面的肉是死肉,咬了掐了都不疼,所以老貓都是叼小貓這個位置。但是,“死肉不疼”這個觀點,并不能解釋為什么貓脖子被夾住的時候就僵住了。另一些人猜測,貓脖子后面是“神經(jīng)通道”,一捏就阻斷了,所以貓咪會像被點穴一樣。然而,這些猜測都不對。

圖片

“點穴”神器——活頁夾|山山DVM

這么有趣、奇特又廣為人知的“神話”當然逃不過科學家的眼睛。

俄亥俄州立大學臨床獸醫(yī)學的教授托尼·巴芬頓對此進行了研究,除了好奇以外,他也想探索使用這個方法穩(wěn)定貓咪、進行醫(yī)療診斷的可行性。實驗邀請了31只1到5歲不等、不同性別的貓咪參與,圖中這種2英寸的活頁夾就是“點穴”的神器。被夾住后脖的貓咪會停止活動,拱起背脊,收起尾巴到兩腿中間。

圖片

就像這樣↑|山山DVM

經(jīng)過對貓咪各項生理指標的測試,巴芬頓和同事們發(fā)現(xiàn),貓咪這種行為并不是由害怕或者疼痛引起的。貓咪的瞳孔并沒有放大,心跳速度也沒有加快,呼吸速度也正?!艿襟@嚇的動物一般會產(chǎn)生的生理反應,被夾貓咪都沒有出現(xiàn)。

巴芬頓小組得出的結論是:貓咪出現(xiàn)這種行為,與“方便貓麻麻移動小貓”有關。

圖片

不好意思放錯了,是這張:

圖片

嚶,不能動了……|wikiHow

顯然,這個簡單的解釋不能令廣大科學愛好者滿意。

其實,巴芬頓文章中使用了一個更為貼切的詞來描述貓咪這種行為:“捏掐誘導的行為抑制現(xiàn)象”(Pinch-induced behavioral inhibition)。這個詞組只是單純描述現(xiàn)象,并不暗示任何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巴芬頓小組認為,這與“母貓運輸小貓”有關是有一定道理的。事實上,在很多物種中,幼年動物被媽媽叼起后都會呈現(xiàn)“被點穴”的狀態(tài),包括小鼠、大鼠、兔子、狗、荷蘭豬等。

圖片

從左上順時針到左下分別為:松鼠,小熊貓,灰鼠狐猴,獅子|news.sciencemag.org

|人類小嬰兒也有類似的現(xiàn)象|

終于,在2013年,一群日本的神經(jīng)生物家,在研究“動物在被母親叼起”一系列生理反應后發(fā)現(xiàn),相似的“鎮(zhèn)靜效果”不僅在小鼠中存在,在人類嬰兒中同樣存在。最典型且在人類和小鼠間相似的三個生理反應是:停止哭泣,順從以及心跳減速。

這個研究的重大意義在于, “物種間生理反應的一致性”可以讓科學家們通過小鼠(而不是人類嬰兒)來研究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研究結果不僅解釋了本文試圖回答的“一個夾子凍住一只貓”的問題,還回答了與人類更為相關的另一個問題:為什么在嬰兒哭泣時抱起晃動,可以讓嬰兒安靜下來。

圖片

乖,睡一會兒我們就到家了~|Paul Goldstein / Rex Features

實驗中,他們麻醉了幼鼠后脖子上的動作感受神經(jīng)(軀體感覺神經(jīng)元),之后由“被叼起”而產(chǎn)生的鎮(zhèn)靜效果就減弱了。同時,手術移除大腦的一部分以干擾小腦皮質(zhì)的傳入信號,也會延長母鼠使幼鼠鎮(zhèn)定下來的時間。這兩項實驗說明,如果不能感知脖子后方被叼住,幼鼠就不會蜷起身來;如果小腦不能接受到信號,幼鼠就不會出現(xiàn)順從。心跳的減弱和身體姿勢上的改變,則是由副交感神經(jīng)以及小腦的傳出神經(jīng)來直接實現(xiàn)。

這一系列的生理反應,使得幼鼠安靜、順從、蜷起身體,方便母鼠將它們帶到安全的地方。

圖片

讓你再離家出走?。黳interest.com

所以,一只夾子能夠凍住一只貓,并不是因為貓咪脖子后面肉是死的。相反,是脖子后方的感受神經(jīng)使得小貓獲得“我被叼起來了”的信號。隨后出現(xiàn)的與“被點穴”類似的生理反應,也并不是因為“神經(jīng)通道被阻斷”,而是因為來自大腦(包括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周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信號,引導他們出現(xiàn)方便“麻麻轉(zhuǎn)移自己”的生理現(xiàn)象。

作者:山山DVM



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

我們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yōu)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