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普:椰雕,這輩子我都迷戀著
來源:光明日報
發(fā)布時間:2021-11-02
瀏覽次數(shù):972

椰雕,從來都不是個討巧的活計。

椰殼表面光溜,質(zhì)地卻堅硬得很,手工在上面雕刻,容易打滑,不好著力,要是用力過度,還很容易劃傷手指。

同齡人大多不愛干這個,我卻自小就癡迷。初中那會兒,我常到學校隔壁椰雕工藝廠去玩。看到普普通通的椰殼,經(jīng)老藝人的手,選料、造模、雕刻、通花、嵌鑲、刨光、修飾,變成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心里佩服極了。后來,村里的老藝人文傳述見我還算聰明伶俐,收我為關門徒弟,將全部技藝傳授給了我。

由于制作周期長、價格貴,加上現(xiàn)代工業(yè)的沖擊,到了20世紀90年代后期,手工椰雕逐漸沒了市場。很長一段時間里,我耗費大量心血鉆研創(chuàng)作的作品,在市場上都無人問津。家里因此困難到幾乎無米下鍋。

近些年,椰雕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最開心的人就是我了。我不但收了徒弟,還受邀到一些學校去講課,接到的訂單也多起來了。

適應市場需求,椰雕的花色品種發(fā)展到了300多種。我不僅將浮雕、沉雕、鏤空雕等傳統(tǒng)雕刻手法傳承下來,還研發(fā)出了榫卯結(jié)構(gòu)的圓雕。你看,這螃蟹、蟋蟀、螳螂,就是由一片片椰殼經(jīng)過粘連疊加而成,比起以往的球面刻畫,圓雕有了更立體的創(chuàng)意空間。

猜得到嗎?這件椰雕,其實是個藍牙音箱!在這人工智能設備的外觀設計上融入椰雕元素,也算是“美美與共”了。

(本報記者王曉櫻、陳怡采訪整理)

來源:《光明日報》(2021年11月02日 01版)

責編:王遠方編輯:吳亞琦 朱曉帆



歡迎掃碼聯(lián)系科普老師!

深圳科普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yōu)惠的活動和科普好物!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