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之中,重播次數(shù)最多的電視劇當屬《西游記》,無論看過多少遍,當電視機中傳出《西游記》的聲音時,老老小小總要停下來看一會。
多年以后,當我們有機會吃到現(xiàn)實中的蟠桃時,不禁會產(chǎn)生一個問題——蟠桃明明是扁的,怎么劇中的蟠桃卻是圓潤的水蜜桃呢?
我們現(xiàn)實中吃到的正經(jīng)“蟠桃”(又稱扁桃)。攝影/4045,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王母娘娘與仙桃的傳說聯(lián)系?
王母娘娘作為中國古典神話中掌管長生壽命的女神,最早出現(xiàn)在《山海經(jīng)》中,因為居住于中原以西的昆侖山而被稱為西王母。談起王母娘娘蟠桃大會的問題,不得不先講一下歷史上與王母娘娘有關的長生傳說——西王母與周穆王相見。
《今本竹書紀年》《列子·周穆王》及《史記·趙世家》等歷史文獻中都記載過,周穆王大約活了105歲,這個年紀就算放到現(xiàn)在都是標準的壽星。周穆王之所以如此長壽,背后有個古老傳說。相傳,西周天子周穆王駕著八匹駿馬牽引的車駕,向遙遠的西方巡游,與長生不老的神明西王母相會于昆侖山,獲得了西王母長壽仙藥的滋補,因此延年益壽。
后世因此不斷發(fā)散想象力,不僅想象王母娘娘的桃子有長壽作用,更幻想出王母娘娘種著一大片仙桃園。這為吳承恩撰寫《西游記》中的蟠桃大會提供了想象基礎。
西域的蟠桃與中原的蜜桃?
《西游記》作為一部神話小說,除了光怪陸離的故事情節(jié)外,本身蘊含著深刻的社會現(xiàn)實。例如,車遲國斗法很可能在諷刺當時的嘉靖皇帝不理朝政、迷信道教。而書中幻想出來的蟠桃園,或許與當時蜜桃種植業(yè)的發(fā)展和他本人的生平經(jīng)歷相關。
桃,屬于薔薇科,是我國的原生水果?!对娊?jīng)·國風》里記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倍对娊?jīng)·魏風》中也有“園有桃,其實之淆”的句子。其他先秦時期的古籍如《管子》《尚書》《韓非子》《山海經(jīng)》《呂氏春秋》等也都存有關于桃樹的記載,可見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古人就已經(jīng)吃上桃子并掌握了一定的種植技術。
近代考古學家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河南鄭州二里崗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均發(fā)掘出數(shù)量極多的野生桃核。結(jié)合出土文物與歷史文獻可以了解,數(shù)千年前的黃河與長江流域已經(jīng)有不少地區(qū)種植桃樹了。
吳承恩所處的明朝中期,正是道家信徒嘉靖皇帝統(tǒng)治時代。許多道教的經(jīng)典著作中都有關于仙桃益壽的記載。道教的興盛也為桃的功效宣傳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同時,吳承恩生于江蘇淮安,曾任江蘇長興縣丞與湖北荊王府紀善,一生游走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與當時江浙地帶的幾處產(chǎn)桃勝地,如江蘇陽山、浙江奉化、浙江淳安以及湖北棗陽等地頗為鄰近。濃郁的桃林及甜美的蜜桃為吳承恩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現(xiàn)實條件。
江蘇無錫陽山水蜜桃。來源/紀錄片《味道》
此外,據(jù)史書記載及民間神話,西王母居住在遠離中原、極西之地的昆侖山之上。昆侖山對于中原人來說十分遙遠。人們所能了解的,只有來自西域風情萬種的各類美食及珍饈水果,而西域恰恰是蟠桃的原產(chǎn)地。
蟠桃何以變蜜桃
那么,王母娘娘的蟠桃為什么在影視劇中成了蜜桃呢?可能有三方面的解釋。
首先,仙桃作為影視劇的頗為露臉的角色,顏值總要經(jīng)得住考驗。與扁桃相比,蜜桃的顏值十分抗打。紅撲撲圓潤潤的水蜜桃在直觀感受上就比扁似大餅的蟠桃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一盤色澤鮮艷、外表飽滿的水蜜桃端上來總要比摞成一盤的蟠桃更具誘惑力。換個角度想一下,水果顏值的特點是非常影響感官的,這與影視劇中皇帝愛妃總要給昏庸的皇帝喂葡萄是一樣的道理。眾仙家云集的蟠桃大會上,擺在神仙面前的是一摞小扁桃,玉帝和王母一人掰開一個扁扁的蟠桃放進嘴里,那畫面著實有些不好看。
七仙女采仙桃。ps.這個桃子是猴子變的。來源/86版《西游記》截圖
顏值之外,仙桃角色的選擇講究就近原則。蟠桃原產(chǎn)自我國新疆,內(nèi)地大面積引種時間較晚,而水蜜桃在我國內(nèi)地已有數(shù)千年的種植歷史,無論南北方都有種植,采取十分便利。不僅是現(xiàn)代人在影視形象中使用水蜜桃來代替蟠桃,就連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使用水蜜桃來代替真正的“蟠桃”。在古畫《蟠桃獻壽圖》中,選取的就是飽滿圓潤的蜜桃,而非扁圓的蟠桃。如清乾隆皇帝重視的宋代精品名畫《緙絲蟠桃獻壽圖》,圖中蟠桃樹碩果累累,樹下有位神彩非常的仙翁手捧剛剛摘下的碩大仙桃,而這“蟠桃”依然是飽滿的蜜桃,而非現(xiàn)實的“蟠桃”。
《緙絲蟠桃獻壽圖》。來源/網(wǎng)絡
之所以出現(xiàn)蟠桃不是“蟠桃”的景象,這與前文所說中國古代仙桃祝壽的傳統(tǒng)密不可分。尤其是宋元以來,蟠桃獻壽成為古人非常喜愛的祝壽題材,這也是《西游記》中選取蜜桃作為蟠桃更直接的理由。
蜜桃作蟠桃是在中國數(shù)千年文化歷史的沉淀下,從顏值的直觀感受中形成的寓意選擇。桃子本身就有美好的象征,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意思便是,看見春天鮮艷的桃花,就想到了那美嬌娘嬌美的容顏。
同時,桃子也具有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中國民間常有“桃養(yǎng)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的說法。道家認為桃是西方之木、五木之精,是一種仙木。在中醫(yī)里,桃木的果實花朵根莖皆可入藥,常吃桃子對人也有益氣溫補效果。此外,桃本身形狀類似于人的心臟,根據(jù)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以形補形”的理論,人們認為桃子可以補充心臟的某些機能,而桃子也的確有補血和益氣的功效。
孫悟空大鬧蟠桃會。來源/86版《西游記》片段
不僅如此,蜜桃鮮甜的汁液與飽滿的外表更能強烈刺激味蕾,而桃花盛開綻放的粉紅花朵又極具觀賞性。因此,得益于蜜桃簡單易得、味道鮮香、營養(yǎng)豐富,古人賦予桃子理想化的象征意義,授以長壽吉祥的美好愿望。漢代所著的《神農(nóng)本草》中,便有“玉桃服之,長生不死”的文字記載。
那么,為什么西王母的仙桃會采用蜜桃的形式呢?這大概與古人對桃子品種的了解有關。兩漢魏晉時期的桃子大多是蜜桃形狀,能夠見到扁桃的人并不多,因此在日常認知中,吉祥長壽的蟠桃也就長成了蜜桃的模樣。
自此之后,延年益壽的仙桃便與水蜜桃產(chǎn)生了聯(lián)系,后世也不斷衍生出壽星送桃的故事。如麻姑獻壽,手中托盤里放的也是蜜桃一般的“仙桃”;民間年畫上的老壽星,手里總是拿著一枚色澤紅潤外表飽滿的“壽桃”,這一形狀依然是與蜜桃相同;傳統(tǒng)繪畫或者神雕塑像中延年益壽的桃子往往也都是常見的水蜜桃形。
孫悟空初到蟠桃園。來源/86版《西游記》片段
《西游記》中所載的蟠桃大會,恰恰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宴會,這與古人品食桃子期盼長壽的愿望不謀而合。傳說每年的七月十八是西王母的誕辰,每到這一天西王母便大開盛宴,以蟠桃為食,宴請眾仙家,同時眾仙家也會來此祝壽?!段饔斡洝分锌词伢刺覉@的土地公也曾對孫悟空介紹過:“蟠桃樹有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中間一千二百株,層花甘實,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紋緗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span>
土地公向?qū)O悟空介紹蟠桃園。來源/86版《西游記》片段
由此可見,王母娘娘所種的蟠桃最大的功效和作用便是延長壽命。
因此,在顏值、歷史以及寓意的三重選擇下,水蜜桃代替現(xiàn)實的扁桃,成為各類影視劇中蟠桃大會中祝壽蟠桃的形象。
孫悟空偷吃蟠桃。來源/86版《西游記》片段
END
作者丨賀梓森編輯 |?詹茜卉校對?| 古月排版?| 薛夢緣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
歡迎掃碼入群!
深圳科普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yōu)惠的活動和科普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