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植物偽裝本領因人類活動在進化?
來源:科技日報
發(fā)布時間:2021-04-19
瀏覽次數(shù):1310

再高明偽裝也難以躲過人眼;植物體色細節(jié)之謎,還需深入探究

  梭砂貝母的體色與生存有顯著的相關性,偽裝增加了它們的生存概率。然而,“變色”的過程,仍有諸多有趣的自然之謎。

  光、眼、物三者之間的關系,影響著人類對色彩的識別。偽裝色由花青素和葉綠素共同造成,色素變異相對簡單,但不同群居的梭砂貝母,如何細微調(diào)整色素的比例,保持足以亂真的色調(diào),仍有待探究。

  而偽裝植物多個色型在光合作用以及對昆蟲等傳粉者的吸引力上卻沒有顯著差別,但在非光合色素合成等資源消耗成本,以及不同背景下不同功能間干擾的光合效率和設計成本究竟有哪些變化,對研究植物的選擇進化來說,還值得去細究。

  雖然梭砂貝母已足夠“聰明”,但在利益的驅(qū)使下,再高明的偽裝也難躲過人眼的高強度搜索。通過模擬發(fā)現(xiàn),擁有三色視覺的人類,搜尋目標的速度要比二色視覺的動物更勝一籌。

  “此外,植物的根基不能移動,這意味著即使擁有偽裝,與動物相比其防御效果也要大打折扣,因為天敵將有更多機會通過其他線索和反復學習來定位這些不能動的目標?!迸Q蠼榻B,動物主動選擇最佳的藏身地點這樣的本領,也難以被植物掌握。

  這些研究表明,人類正在以自己都無法預見的活動方式影響野生生物的進化。至于人類還在其他哪些領域影響環(huán)境,仍有待探索。(記者 趙漢斌)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