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是誰在幕后操控花兒變色?
發(fā)布時間:2021-04-17
瀏覽次數:1302

  花色變化的生理機制有很多種,主要的生理基礎為花色素的變化,包括色素種類和含量變化。主要涉及的色素有類胡蘿卜素、黃酮類化合物(如花青素)、甜菜紅堿、葉綠素和生物堿等。

  

  圖10?類胡蘿卜素結構,可使花朵形成黃色、橙紅色或紅色。

  

  圖11?葉綠素結構,是綠色的主要色素,也是生成花青素的前體。

  

  圖12?小檗堿及木蘭花堿結構,可使花朵顯示為黃色。

  pH或者環(huán)境因素(如光照、溫度和水分等)變化會通過刺激花內色素發(fā)生變化,進而改變花的顏色。比如,pH變化導致紫羅蘭、牽?;?、月季、紫甘藍等花內花青素變化而形成顏色變化,酸性環(huán)境偏紅,中性環(huán)境偏紫,堿性環(huán)境偏藍。

  

  圖13?花青素在不同pH環(huán)境下的物質轉變形式。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