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對減輕碳排有重要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1-04-17
瀏覽次數(shù):5028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對減輕碳排有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無疑是最重要的溫室氣體。我們的呼吸就會產(chǎn)生二氧化碳,但絕大部分二氧化碳都來自礦物燃料的燃燒。像石油、煤炭、天然氣,它們在地質(zhì)層里形成需要上千萬年,但一把火燒掉只要幾分幾秒。二氧化碳的迅速釋放,是眼下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

  一些人會想到,植物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大面積種樹會不會好一些?

  對此,魏科介紹,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思路。大規(guī)模種樹,通過自然的解決方案,來提高對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很多國家都在做。但是植物的吸收能力是有上限的,而全球碳排放總量太大,這個上限遠遠低于我們期望能夠減少的部分。所以植物雖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遠遠不足。

  不過,植樹對環(huán)境的改善還是很明顯的。劉曉東介紹,從廣義上來講,不管是森林還是城市綠地,植物帶來的生態(tài)效益都不可小覷。

  森林最主要是固碳釋氧——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空氣中游離的二氧化碳氣體,釋放出氧氣。對于空氣中的顆粒物(粉塵),包括PM2.5,植物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增溫增濕,比如北京建設城市綠地就是為了使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更宜居,空氣質(zhì)量更好一點。

  他回憶說,十幾年前,北京春天風沙很大,但是這幾年風沙天氣明顯減少了。很大原因就是當時我們國家提出了“生命共同體”的概念,也就是說,人類和山水林甸湖草合起來,組成了生命共同體,號召我們?nèi)艘詈玫仨槕匀?、尊重自然和保護自然。

  

  植物對周圍環(huán)境的改善很明顯。|圖蟲創(chuàng)意

  我們國家因為沙漠化面積比較大,曾經(jīng)大規(guī)模建造生態(tài)防護林。比如其中一個跨世紀工程叫三北防護林工程,主要就是為了防止風沙,還有一個長江中上游天然林保護工程,也叫“天?!惫こ?,這些都是為了防止水土流失。生態(tài)林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涵養(yǎng)水源,固土固沙。

  過去10年,我國植樹造林的面積增加了7千萬公頃,居世界第一。但也受到一些西方國家質(zhì)疑,認為我們雖然造林面積大,但光合生產(chǎn)力、也就是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比較差。所以我們國家針對這個問題,提出要提質(zhì)增效,林業(yè)精準提升,一方面要增加數(shù)量,另一方面也要增加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

  在最近的聯(lián)合國峰會上,還提出了綠色GDP的概念,就是在現(xiàn)在的GDP基礎上,扣除掉資源和環(huán)境等因素引起的經(jīng)濟損失成本。這也需要我們更多地關注生態(tài),關注綠色發(fā)展,包括植樹造林,推廣使用清潔能源等。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