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增多是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我們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減少二氧化碳呢?
魏科介紹,現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思路包括大規(guī)模種樹,也就是通過自然的解決方案,來提高對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
比如我國是溫室氣體排放最多的國家,但是我們希望通過植樹造林,把排放的二氧化碳固定下來。所以在過去10年,我們國家植樹造林的面積增加了7千萬公頃,而且我們也在努力提高這些人造林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
但是因為碳排放總量太大,光靠植樹造林達不到要求。而且植物的吸收能力是有上限的,這個上限遠遠低于我們期望能夠減少的部分,所以植物雖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遠遠不足。
魏科表示,自己計算了一個人需要種多少棵樹才能抵消一天活動的碳排放量。結果發(fā)現,假如不開車,將自己一天的各種活動都轉換成碳排放量后,大概需要種220多棵樹,如果開車則需要種一千多棵樹才能抵消掉自己的碳足跡。
所以這時候最重要的是能源產業(yè)的變化,從源頭根本性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我們現在主要依靠火力發(fā)電,包括做飯、汽車,利用的主要都是化石燃料,未來要把化石燃料的產業(yè)全面轉移到可再生能源去,包括太陽能、風能、水電、核電等,尤其風能和太陽能是最有潛力的兩種能源。
?。L能和太陽能,是目前最具潛力的兩種能源。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事實上,我們國家最近這些年來一直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前幾天我們國家已經做出承諾,讓碳排放在2030年之前達到峰值,到2060年達到碳中和。
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zhàn)。挑戰(zhàn)高到什么程度呢?我們可以通過對比來理解:去年的全球碳排放量達到了歷史最高值,今年全球疫情,封國封城,全球碳排放量大概降低了多少呢?數據表明,今年4月份的降低非常大,大概有14%,如果計算整個全年,大概會降低4%-7%。
而為了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的目標,把全球溫度升高控制在1.5度以內,從2020年到2060年,我們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需要減少7.5%左右。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挑戰(zhàn)。
今年9月份,聯合國和世界氣象組織共同發(fā)表了一個報告,叫作《團結在科學之下2020》。報告呼吁,在后疫情時代,我們不能又恢復到原來的那種發(fā)展方式,而是要徹底向新能源轉型。
以前新能源發(fā)展不起來是因為新能源太貴,太陽能、風能成本太高,商業(yè)機構不愿意去投資。但是過去10年,太陽能和風能成本大幅度降低,比如現在太陽能板的成本是10年前的大概20%,降低非常快,所以風能和太陽能的成本甚至可以和火電的成本相提并論了。
現在需要的就是把原來的能源方式切換到新能源,這是一個全球性的產業(yè),對于各種商業(yè)機構來說,意味著巨大的產業(yè)投資機會。
清華大學有一個估算,如果要實現我們國家的減排目標,從2020年到2060年,中國新能源方面的投資將達到100萬億人民幣。歐洲這些年提出的目標是每年投資大概2600億歐元。
在面對這種經濟轉型的時候,如果能夠目光長遠,調動起各種社會機制,會形成完全不同的局面。
?。ㄌ蕴f能源,需要國際社會一起努力。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