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古基因分析顯示--乳齒象曾北遷“避暑”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張夢然
發(fā)布時間:2021-04-14
瀏覽次數:1473

  加拿大科學家團隊對現已滅絕的美洲乳齒象的線粒體基因組進行了詳細分析,結果顯示,為了應對更新世(250萬—1.17萬年前)的間冰期暖期,這一物種曾不斷向北美洲遙遠的北緯遷徙。該研究結果1日發(fā)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志上,有助于研究人員理解現今物種對氣候變化的潛在生態(tài)響應。

  美洲乳齒象,曾居住在北美洲多樹而潮濕的地帶,從中美洲亞熱帶到阿拉斯加洲和育空的北極緯度地區(qū)都發(fā)現過它們的殘骸。在過去80萬年里的冰期和間冰期循環(huán),讓北美洲約50%的宜居土地上的冰蓋發(fā)生了周期性擴張。不過,乳齒象對這些變動的響應一直有待了解。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科學家埃米爾·卡平思金及其同事,此次研究了北美洲各機構保存的美洲乳齒象化石骨骼和牙齒樣本,并對33個樣本進行了完整線粒體基因組測序(團隊的分析中還包括另外2個已發(fā)表的基因組)。研究人員鑒定出了5個不同的乳齒象種群(或稱分支),其中2個種群源自白令陸橋(歷史上連接俄羅斯與美洲的地區(qū))的東部。他們在白令陸橋東部種群的樣本中未檢測到年代上的重疊,說明這兩個分支可能是分別擴張到該區(qū)域的。這與間冰期正好發(fā)生重疊,那時的溫暖氣候開始支持森林和濕地的出現。

  研究團隊還發(fā)現,大陸冰蓋北部分支比南部分支的遺傳多樣性要低。他們認為,如今在氣候變化背景下發(fā)生的類似種群向北擴張,可能也只包含了同一物種的部分亞種。如果遺傳多樣性更高的南部種群最終消失,北方種群可能會因此變得脆弱。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