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故事:能文能武的核能
發(fā)布時間:2021-04-12
瀏覽次數(shù):1567
科普故事:能文能武的核能
圖片來源:原創(chuàng)
今天,開開心心一家來到科技館參觀……
“開開心心,核能可是一個能文能武的能源大將!”媽媽笑道。
“能文能武?”心心困惑地看向媽媽。
“我知道,原子彈就是核武器,這就是能武吧!”開開舉例道。
“是手槍里的子彈嗎?”心心再問。
“哈哈,差距可大呢!原子彈是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聽說被原子彈炸過的地方生靈涂炭,特別可怕!”開開舉起雙手,大叫一聲,“砰!”
“??!”心心被嚇得大叫一聲,惹得開開笑了起來。
“開開,你嚇到心心啦!”媽媽安撫著受到驚嚇的心心。
“這么危險的能源為什么還要使用呢?”心心不解地問道。
“因為除了當作武器,核能還能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最主要的就是發(fā)電。我們用的電很多都是從核電廠發(fā)出來的呢!”媽媽笑道,“想想,如果沒有電,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呢?”
“沒有電的話,晚上就會什么也看不到?!毙男幕卮鸬?。
“家里的所有電器都沒法工作了,電腦打不開,電視看不了,冰箱也會不工作啦!”開開補充道。
“核能為什么這么能干呀?”心心好奇地問,“它哪里來的能量?”
“無論原子彈還是核電廠發(fā)電,其能量來源都是核裂變,也叫核分裂。這是一種物理反應,是一個原子核分裂成兩個或多個質(zhì)量較小的原子核,并釋放能量的變化過程?!眿寢尳忉尩馈?/span>
“原子核要如何分裂呢?”開開問道。

圖片來源:原創(chuàng)
“核電廠最常用的是鈾-235原子。人們用熱中子轟擊鈾-235原子后,鈾-235原子被分裂成2個較小的原子核和2個中子及能量,而這2個中子又分別撞擊2個鈾-235原子,被撞擊的鈾-235原子再次分裂,釋放中子及能量,算一算這次會釋放出幾個中子?”
4個!”心心還在掰手指,開開已經(jīng)說出了答案。
“正確!?4個中子再次撞擊4個鈾-235原子……”媽媽問心心,“心心來算算,這次會釋放幾個中子?”
8個!”心心掰著手指回答道,“12,24,48,那不是越撞越多?”
“沒錯,這種反應會一直持續(xù)下去,人們稱其鏈式反應。鏈式反應中的每一次撞擊都會帶來能量的釋放?!眿寢尳忉尩?,“科學家便利用核裂變釋放的熱能發(fā)電,造福人類!”
“可是為什么撞擊后會釋放能量,能量從何而來呢?”開開并不認為撞擊可以帶來能量,“質(zhì)量不是守恒的嗎?”
“數(shù)百年來,人們一直相信質(zhì)量是守恒的。但是在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的描述中,質(zhì)量卻不是最終的守恒量,質(zhì)量是可以變成能量的。并且,愛因斯坦用質(zhì)能方程揭示了質(zhì)量和能量間的關系。”媽媽回答道,“物理學用E代表能量,M代表質(zhì)量,質(zhì)能方程中能量E等于質(zhì)量M連續(xù)和常量C相乘2次,即E=MC2,這個C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約每秒30萬千米?!?/span>
“乘以光速?還乘2次!那豈不是一點點的質(zhì)量變化就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開開顯得很震驚。
“沒錯喲,所以當高速的熱中子轟擊鈾核后,由于質(zhì)量的變化,能量被釋放出來!這便是核裂變中能量的轉(zhuǎn)化原理。雖然1個鈾核釋放出的能量有限,但是眾多原子核釋放出來的能量就變得異常巨大?!?/span>
“撞擊越來越多,能量也就越來越多?!遍_開聳聳肩,“這簡直就是天文數(shù)字!”
“這么大的能量當然要來造福人類啦!科學家可真厲害,發(fā)現(xiàn)了核能!”心心點點頭,“果然是個能文能武的能源大將!”


【知識卡】能文能武的核能
在愛因斯坦提出質(zhì)能方程的三十多年后,1938年,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用中子轟擊鈾原子核,發(fā)現(xiàn)了核裂變現(xiàn)象,從而開啟了核能的應用。核能最先被用于軍事,原子彈的誕生及應用,使人們了解到核能釋放的能量巨大且致命。
如此巨大的能源難道只能帶來災難嗎?當然不是!1951年,美國的科學家用一座反應堆點亮了4個燈泡,從而拉開了人類和平利用核能的帷幕。實踐證明,核能發(fā)電是可行的。
如今一座座核電站仍然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電力支持。使核能成為能文能武的能源大將。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
?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