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被視為一種新型、清潔的交通工具(圖片來源:pixabay)
由于近年來全球氣候狀況的惡化,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持續(xù)升高,為了緩解日益嚴峻的變暖形勢,許多國家和地區(qū)正在逐步推行各種能源轉型的政策。其中,電動汽車被視為一種新型、清潔的交通工具,電動汽車產業(yè)也因此蓬勃發(fā)展。
但是,電動汽車并不一定能實現(xiàn)我們所希望的二氧化碳零排放。換句話說,這些通過新型能源驅動的交通工具,其排放量實際上并不能被輕易忽視。零排放自然是一種主觀上的錯覺,即使是電動汽車,也會形成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一些環(huán)境學家認為,電動汽車在被真正地推廣使用之前,還需要有更加仔細的權衡與研究。
理論上說,電動汽車本身確實是能夠節(jié)能減排。但是,給電動汽車供能的發(fā)電廠卻仍在不斷地排放工業(yè)氣體。交通運輸在生態(tài)語境下就不可能是一個零排放的過程。隨著電動汽車的不斷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只會進一步擴大。從另一方面來看,制造電動汽車相比較于傳統(tǒng)汽車工業(yè)要多出好幾道工藝程序,這些多出的工藝程序,讓這臺電動汽車早在出發(fā)之前就已經(jīng)產生了排放。
新能源涉及的排放問題復雜,而傳統(tǒng)能源依然在被生產和使用(圖片來源:pixabay)
相比傳統(tǒng)汽車燃料,電力以及其他新能源在整個使用過程中都要顯得更加復雜,需要考慮的方面也更多。當我們研究排放問題的時候,并不僅僅是思考能源本身是否為可再生,而是這些新能源在制造、輸送、消耗和供能的過程中是否會額外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人們在考慮使用電動汽車的時候,總是將這些影響忽略不計,而將目光聚集在電動汽車最直觀的優(yōu)勢上。
事實上,以德國制造業(yè)為例,每生產1千瓦時電量就會排放500克以上的二氧化碳。并且,電力輸送系統(tǒng)本身也需要煤電的輔助。另外,包括電動汽車的耗電量、充電頻率等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不同檔次的電動汽車,其性能也有著巨大的差距,不能一概而論。這些因素所造成的多余二氧化碳排放,應該計入電動汽車的排放量之中。
進一步推算,實際上每輛電動汽車平均下來也只不過減少了一點排放量,還必須是長期使用,以補回在其它方面上的額外排放。而當前的能源結構又不以電動汽車作為唯一的標準,傳統(tǒng)的能源依然在被生產和使用。一方面電動汽車并不完全使用清潔的電力,另一方面清潔的電力也并沒有完全覆蓋到各方各面。從這個角度考慮,似乎還有更多不必要的損耗。
必須正確地看待電動汽車的利弊(圖片來源:pixabay)
或許我們不應該對所謂“零排放”的電動汽車報以過多的期望,但這也不是說電動汽車就沒有任何優(yōu)勢。德國環(huán)境部門以及多項調查報告還是肯定了電動汽車的節(jié)能減排優(yōu)勢,大約在12%-16%之間。
隨著能源結構的改善、電動汽車的持續(xù)運作,這些優(yōu)勢會慢慢地增大。我們必須正確地看待電動汽車的利弊,采取有效的措施趨利避害。除了相關部門的措施之外,電動汽車用戶也應該具備一點能源知識,共同實現(xiàn)讓環(huán)境變得更好的目標。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