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壓力大睡不著?讓我來教你一招!
發(fā)布時間:2020-01-10
瀏覽次數(shù):752

今年35歲的張先生,五年前留學歸來后就職于某知名外企,工作責任心強,做事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不到兩年時間就晉升為部門經(jīng)理,可謂年輕有為。3個月前工作崗位調(diào)動,張先生逐漸出現(xiàn)入睡困難,近兩個月來持續(xù)加重,一到傍晚就擔心晚上能不能睡著,常因“不會睡覺”而感到痛苦。

  晚上一躺到床上,張先生就開始胡思亂想,一個又一個的擔心,“睡不著第二天上班怎么辦”,“都已經(jīng)12點了,怎么還不睡”,“我的內(nèi)分泌系統(tǒng)肯定會紊亂,我的身體很糟糕”……總之就是,越想睡越睡不著。張先生也試過一些方法來改善睡眠,比如晚上九點多就早早躺在床上醞釀睡意,希望能睡個好覺,但事與愿違,往往醞釀到深夜,仍在床上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眠。

  從張先生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追求完美,責任心強,自我要求高的個性特征(易感因素)和工作變動(促發(fā)因素)造成了失眠。張先生出現(xiàn)失眠后,產(chǎn)生了很多預期性焦慮,從而陷入睡眠的焦慮圈,且越陷越深。

  門診有很多失眠的患者其實都和張先生一樣,常對失眠本身感到恐懼,過分關(guān)注失眠的不良后果,常在臨近睡眠時感到緊張焦慮。這些負性情緒使睡眠進一步惡化,而失眠的加重又反過來影響患者的情緒,兩者形成惡性循環(huán)。面對這樣的失眠患者,我們除幫助失眠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以外,還需要調(diào)整患者對失眠的災難化認知,幫助患者走出睡眠的誤區(qū)。

  Q:想睡個好覺?

  試試矛盾意象法

  很多人和張先生一樣,一躺到床上就擔心今晚是否會失眠,結(jié)果過度的擔心真的導致了失眠。因為這種擔心會讓你的大腦處于警覺狀態(tài),難以進入睡眠狀態(tài)。越怕失眠,越想入睡,大腦就越興奮,故而就更加容易失眠。

  雖說“一夜睡好覺,精神勝百倍”,但其實偶然的失眠是很正常的,尤其是面臨壓力時,出現(xiàn)失眠是人的正常反應。這時,只要積極地處理所面臨的問題,失眠自然會慢慢好轉(zhuǎn),也不會對我們的身體和心理產(chǎn)生影響。反而是我們對睡眠的焦慮,會影響到我們的身心健康。

  此時我們可以采取矛盾意象法,就是讓失眠者入睡時產(chǎn)生相反的意念,盡量使自己保持清醒,但不可以亂動或從事其他行為來維持清醒。這個方法主要是降低失眠者睡不著的焦慮,對于失眠者來講,會比用力讓自己睡著更容易。

  失眠患者傾向于將精神不好、疲勞、身體不舒服等都歸因于失眠。事實上,導致這些疲勞不適的根本原因,是人們在面臨壓力或生活事件時的緊張不安、內(nèi)心沖突、焦慮抑郁等情緒。失眠也只是這些情緒所導致的結(jié)果之一。如果我們面臨壓力,內(nèi)心有沖突,感到焦慮抑郁,那應該去積極解決我們面臨的壓力,處理內(nèi)心的沖突,甚至尋求專業(yè)人士幫忙,而不僅僅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

  作者:羅佳 北京安定醫(yī)院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guān)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