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師刊文:俗語“千年草籽”背后的科學故事
作者:Anonymous
發(fā)布時間:2019-12-23
瀏覽次數(shù):1727
? 科普師刊文:俗語“千年草籽”背后的科學故事
相信大多數(shù)的朋友都聽過一個俗語
“千年草籽,萬年魚籽”,草籽、魚籽在自然界真能存活那么長的時間嗎?這些俗語背后又有怎樣的科學道理呢?請大家跟隨海龜老師一起來探究一下。咱們今天說說“千年的草籽”。

? ?“千年草籽”雖然有些夸張,但是僅僅在我國就有過很多例泥炭層中采到的古蓮子,成功培育發(fā)芽開花的新聞。今年夏天北京圓明園的古蓮池刷爆了朋友圈。2017年,在如園遺址,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了11顆古蓮子。2019年經(jīng)過科學家先在溫室內種植悉心培育,再移植到圓明園古蓮池。沉睡百年的古蓮開花。
? ?為什么,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古蓮怎么還會開花呢?
? ?科學家說,蓮子所以能有此驚人的生命力主要是因其自身的結構特殊。蓮子外表的一層果皮特別堅韌,果皮的表皮細胞下面有一層堅固而致密的柵欄狀組織,氣孔下面有一條氣孔道,果實(蓮子)未成熟時空氣可以自由出入;果實完全成熟后,此孔道即縮小,因而空氣和水分的出入受阻,甚至微生物也不易進入,使果皮內成了一個密封倉。植物生理學家認為,種子失去生命的原因是由于種子里胚的原生質發(fā)生了凝固,如果種子的含水量保持不變,則種子的生命力就能延長。另一個重要的環(huán)境因素便是溫度。地面一米以下泥土中溫度比地面空氣中的溫度低,且較穩(wěn)定,這些條件也都有利于種子長期保存其生命力。 蓮子胚芽內含有特別豐富的氧化型抗壞血酸和谷胱甘肽等物質,對保持蓮子的生命力也起重要作用。當蓮子萌發(fā)時,它所含的氧化型抗壞血酸逐漸轉變?yōu)檫€原型抗壞血酸(即維生素C),這對蓮子胚芽的萌芽有促進作用。谷胱甘肽是一種還原劑,它能使氧化型抗壞血酸轉變?yōu)檫€原型抗壞血酸。在無氧、無菌、低溫以及地質條件穩(wěn)定的情況下,種子內部化學成分穩(wěn)定,未遭受破壞,因此能發(fā)芽。
? ?經(jīng)科學家測定,深埋地下的古蓮子,壽命大概在330~1250年之間。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