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在食材包裝中檢出新冠病毒呈陽性,多地疾控中心發(fā)布外出采購食材防護提示。那么冷凍類食品還能不能吃?外出采購我們應該如何做好防護,避免交叉污染?
勿慌!新冠肺炎不通過消化道傳播
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的疾病,不是吃出來的,目前沒有任何科學證據(jù)表明新冠病毒是通過消化道傳播的。因此,消費者選購的水產(chǎn)、肉類等食品只要按照一般衛(wèi)生操作規(guī)程做熟了吃,一些即食型蔬菜、水果洗干凈再吃,就不會增加新冠病毒感染風險。
在某些高中風險地區(qū),存在小概率的食品包裝被新冠病毒污染,但也無須過分擔心,因為在正常情況下,冠狀病毒在一般食品包裝上過了3天就不會存活。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表示,“新冠病毒在食物中不會生長、不會繁殖,即使接觸到食品表面的病毒,也不會通過吃入體內(nèi)而感染。此外,新冠病毒不耐高溫,足夠時間的食物烹調(diào)和加熱都可以殺死新冠病毒?!?/p>
不過,陳君石也指出,為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食品加工企業(yè)要從源頭上做到嚴格到位的衛(wèi)生管理。對于有疫情的地區(qū),除要加強生產(chǎn)線和環(huán)境的清潔消毒外,還要防止通過各種接觸形成的交叉污染。
注意!遵循“五大要點”避免交叉污染
對于個人防護來講,做到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的“食品安全五大要點”即可確保安全,即保持清潔、生熟分開、煮熟燒透、在安全溫度下保存食物、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在疫情期間消費者應不吃生的動物性食品,包括水產(chǎn)和肉類。盡管病毒不通過食品傳播,但處理和制作過程中可能會通過人將病毒在環(huán)境中擴散,從而形成污染。
此外,目前正值夏季,需要注意的是食源性疾病,像沙門氏菌、李斯特菌等食源性致病菌會在食品表面和里面生長、繁殖,引起食源性疾病。
本文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進行科學性把關(guān)。
關(guān)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guān)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