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大學斯科別利岑核物理科研所所長、太空研究國際委員會副主席米哈伊爾·帕納修克稱,俄科學家研發(fā)出一種在火星和太陽系其他天體上尋找生命的新方法——利用從航天器或著陸站對其表面進行激光掃描從而做出判斷。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最新一期《太空研究》雜志上。
米哈伊爾·帕納修克表示:“基于我們大學生物學家提出的方法,我們提出了一種測量方法和確定外層空間微生物存活率的儀器。該方法基于微觀尺寸的生物對象被激光束照射后產(chǎn)生熒光輻射的特征,我們可以判斷所研究物體上是否有生命?!彼Q,借助該儀器,可以檢查上百公里距離內(nèi)的物體,但該方法僅可以發(fā)現(xiàn)土壤表面的生命痕跡。
莫斯科大學斯科別利岑核物理科研所、物理和生物系、別洛澤爾斯基理化生物學研究所參與了這一方法的研究工作。這項工作是在俄羅斯“回旋鏢”航天器科學設備研發(fā)框架內(nèi)實施的,該航天器將用于探索火星并將火星衛(wèi)星火衛(wèi)一的土壤樣本帶回地球。
研究證實,著陸站和漫游車無法進行大范圍尋找生命痕跡的研究,而直升儀器、氣球和飛艇則取決于所研究行星的大氣密度和風向。因此,將掃描裝置安放在航天器上是最佳選擇,甚至也適用于在著陸儀器降落到行星后尋找生命。
鑒于地球上的生命源于微生物,并且其中一些微生物能夠承受與太空相當?shù)臉O端條件,科學家得出結論,在尋找太陽系中生命痕跡時,應首先關注尋找最簡單的微生物。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