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fù)活已經(jīng)滅絕的猛犸象靠譜嗎?
發(fā)布時間:2021-11-08
瀏覽次數(shù):1406

猛犸?

什么猛犸。

為什么不ban猛犸?

猛犸已經(jīng)滅絕了啊。

哦~地球都知道ban猛犸,你都不知道?!

那么問題來了,地球為什么ban掉了猛犸象,竟然還有人計劃復(fù)活猛犸象?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ceng)解(xia)一(re)下(du)吧!


這種滅絕距今僅四千年的生物經(jīng)常以各種形式出現(xiàn)在大眾視野中,如我們熟知的《冰河世紀》、戶外品牌、各種游戲作品等等。猛犸象憑借龐大憨厚的形象,很輕易地就能融入到各種作品中,同劍齒虎等冰河期的生物一樣成為了大眾喜聞樂見的生物形象??v觀猛犸象一族的演化,從走出非洲踏遍西伯利亞冰原,到跨越白令海峽在地球氣溫劇變的時候征服北方大陸,最終在地球終于回暖的時候遭遇氣溫突變而倒下,世界上最后一只猛犸象消失在了西伯利亞冰冷的荒原。然而從2012年開始,不斷在凍土中發(fā)現(xiàn)保存完好的猛犸象肉體和血液,激起了人們復(fù)活猛犸象的濃厚興趣,也引發(fā)了新的深思。

《冰河世紀》中的曼尼和桃子

猛犸象復(fù)原圖

?猛犸象屬(Mammuthus),又稱長毛象,是一種已滅絕的哺乳動物,與現(xiàn)代象同屬長鼻目象科,生活時間距今500萬年-3700年。由于猛犸象化石發(fā)現(xiàn)量巨大,且滅絕時間較近,所以人們對其研究程度很深。猛犸象屬有很多不同的象種,較為熟知的有非洲猛犸、南方猛犸、哥倫比亞猛犸、草原猛犸、真猛犸(長毛猛犸)、侏儒猛犸、克里特島矮猛犸等,其中最為大眾熟悉的是披有長毛的真猛犸。不同種的猛犸象體型相差很大,草原猛犸是體型最大的猛犸,肩高4~4.5米,體重8~10噸,是現(xiàn)代象的兩倍以上;我們熟知的真猛犸體型較小,肩高2.6~3.5米,體重4~8噸;克里特島矮猛犸是體型最小的猛犸,肩高僅1.2米,體重600~800千克,比現(xiàn)代象要小很多。

草原猛犸復(fù)原圖

哥倫比亞猛犸復(fù)原圖

南方猛犸復(fù)原圖

克里特島矮猛犸化石

真猛犸復(fù)原圖

不同種類猛犸對比

完整的猛犸象骨骼化石

? ? ?猛犸象的名字Mammoth源自俄羅斯語мамонт mamont,意為earth horn“地球的角”,中文通過英語音譯而來?,F(xiàn)在發(fā)現(xiàn)的猛犸象化石多以象牙、臼齒為主,只有西伯利亞地區(qū)保存有完整的猛犸象遺體或干尸。常見的猛犸象牙由于其特殊原因替代了象牙而成為常用的雕刻和裝飾材料,在中國猛犸象牙也被納入有機寶石行列。

猛犸象與現(xiàn)代象的習(xí)性相似,食草,但大部分種類生活在凍原地帶。孕期較長,可達22個月,且一胎只生育一個后代。它們的社會結(jié)構(gòu)可能與現(xiàn)代象相似,雌性和幼年個體生活在由一個雌性首領(lǐng)領(lǐng)導(dǎo)群體中,同時雄性在成熟之后離開象群單獨生活。就如同冰河世紀中的曼尼一樣,是冰原上的獨行者。

龐大的猛犸象種群

? ? ? 早期猛犸象并不是長有長毛生活在冰原的,最早的猛犸象起源于400萬年前的非洲草原,如同人類的祖先一樣,開始從非洲向北部進發(fā)。尋找食物和草原棲息地是遷徙的主要目的,這群非洲猛犸一路吃到了歐洲南部,這里具有適宜猛犸象生活的溫暖開闊的草原,隨著時間的演化在這里誕生了新的南方猛犸。很快它們便占據(jù)了歐洲南部和中亞地區(qū)。在更新世早期,南方猛犸穿過白令海峽(當(dāng)時海平面下降,白令海峽可以通過),擴散到了北美,并演化出了美洲特有的哥倫比亞猛犸。之后,廣泛分布在歐亞大陸的猛犸象不斷適應(yīng)著更新世逐漸變冷的氣候而長出厚厚的脂肪層和長毛,當(dāng)時出現(xiàn)的草原猛犸是整個歐亞大陸的征服者,踏遍了3/4以上的土地,在中國華北和東北地區(qū)都廣泛出現(xiàn)草原猛犸的身影,中國的青岡縣也被稱為“中國猛犸象故鄉(xiāng)”。

草原猛犸是最龐大的猛犸

? ? ? 到了更新世晚期,凜冬已至,冰期無情地席卷了歐洲和亞洲的大部分地區(qū),全球平均氣溫驟然降低到5~10℃,地球一半以上地區(qū)都被冰層覆蓋,降雨量只有現(xiàn)在的一半,海平面下降了100米,許多海峽暴露出地表,島嶼與大陸相連。干燥的氣候使得森林消失,陸地上只有大面積的苔原和冰原。當(dāng)時的生物都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但猛犸象靠著全身披拂的毛發(fā)和厚重的脂肪層成功地站了出來,苔原也為它們提供了足夠的食物來源。更加耐寒的真猛犸成為了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最常見的生物。

猛犸象遍布北部苔原

歐亞大陸及北美猛犸象演化圖(魏光飚,?2010)

? ? ? 雖然猛犸象體型龐大,但作為食草動物仍然面臨眾多的天敵,比如更新世的最強捕食者“刃齒虎”和最大的獅子“洞獅”。生活在同一時代的人類,也曾是猛犸象的捕食者。寒冷的冰河世紀也使得這幾種生物的命運緊緊地交織在了一起。

劍齒虎、洞獅常捕食猛犸象

猛犸象滅絕真相

? ? ? 很多學(xué)者認為引起猛犸象滅絕的原因很可能是人類的捕殺,世界遺產(chǎn)之一的洞穴壁畫也顯示1.3萬年前的人類存在集體狩獵猛犸象的行為,古人類洞穴中也常出現(xiàn)食用殘留的猛犸象骨骼。生活在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祖先常用猛犸象的骨骼和毛皮搭建防寒的屋舍。縱然如此,古人類可能還不具備完全滅絕一個物種的能力(不像現(xiàn)代人)。

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中狩獵猛犸象的場景

人類部落狩獵猛犸象

? ? ? 氣候突變可能是真正的滅絕原因。冰河世紀結(jié)束之后,在1.7萬年前地球開始變暖,大陸冰川逐漸消失,一切仿佛又回到了正軌,大地又回歸了春暖花開的景象。但在1.26萬年前左右,一場突然的意外讓這短暫的美好瞬間崩塌,一顆彗星襲擊了地球,在北美五大湖上空爆炸,造成了地球氣溫的再次驟降。這場突如其來的氣候變化讓生物根本來不及防范,真猛犸象、劍齒虎、美洲獅等第四紀生物全部隕落,北美的克勞維斯人也因彗星而滅絕。這次突然降溫事件就是著名的“新仙女木事件”。但彗星說還充滿爭議,中國研究人員通過石筍校準的格陵蘭冰芯記錄的新仙女木事件開始時間要早于彗星撞擊時間,冰蓋消融引起的季風(fēng)和洋流的忽然變化可能是另一原因,這次忽然的降溫事件仍然是目前的研究熱點。但1.26萬年的氣溫驟降的的確確出現(xiàn)了,也使得第四紀中許多大型生物不復(fù)存在。其中,就包括猛犸象,曾經(jīng)遍布世界的巨獸倒在了第四紀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中。而人類也是由于此次降溫事件的影響而被迫學(xué)會了播種,走上了農(nóng)業(yè)的道路。

新仙女木事件導(dǎo)致大量第四紀哺乳動物滅絕

? ? ?但事情并沒有走到盡頭,令人欣慰的是,俄羅斯研究人員在西伯利亞東北的弗蘭格爾島(Wrangel Island)發(fā)現(xiàn)了最年輕的猛犸象遺體,距今僅3700年。這表明在新仙女木事件后,殘余的猛犸象種群還存活了數(shù)千年,它們長途跋涉逐漸退居到西伯利亞最北面的島嶼,代表著整個種群度過了漫長的歲月。直到人類開始建造金字塔的時候才真正倒下。

最后的猛犸象出現(xiàn)在弗蘭格爾島

復(fù)活猛犸象計劃

? ? ?特殊埋藏的化石往往能給人們帶來驚喜。2002年,一頭被稱為“尤卡(Yuka)”的猛犸象在凍土中被發(fā)現(xiàn),它保留著完整的頭部、前腿、胃、腸道等身體器官。

完整的猛犸象頭部

? ? ?2007年在西伯利亞的亞馬爾半島,一位放牧人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頭埋藏在冰土里37000年的小猛犸象,肉體保存極為完整,研究人員命名為“盧芭(Lyuba)”。

盧芭(Lyuba)是保留完整的猛犸嬰兒,年齡僅一個月

? ? ? 2013年,俄羅斯研究團隊再次返回西伯利亞,這一次的發(fā)現(xiàn)更加震撼,他們在凍土中發(fā)現(xiàn)了新鮮保存的肉體,甚至還有可以流動的血液。血液研究還發(fā)現(xiàn)猛犸象具有可以在低溫下仍活躍的血紅蛋白,這證明它們可以在低溫下活動且耗能極低。

凍土中發(fā)現(xiàn)完整肉體和血樣樣本

? ? ? 2021年,科學(xué)家在草原猛犸的牙齒中提取到距今165萬年的DNA,創(chuàng)下提取DNA最早紀錄。

猛犸象牙在取得最古老的DNA序列

? ? ? 一個神奇的想法在古生物家腦海里產(chǎn)生了:提取猛犸象DNA,通過克隆技術(shù)復(fù)活猛犸象!這無疑是一項萬眾矚目的研究,就像每個熱愛生物的孩子都想看到滅絕的猛犸象一樣,全球的猛犸象研究人員都提起了興趣并參與其中。通過提取猛犸象DNA注入現(xiàn)代象的受精卵中,但是目前所有的復(fù)活計劃都未能實現(xiàn),不過仍有大量團隊在不斷嘗試。

? ? ? 盡管多數(shù)研究人員熱衷于復(fù)活已滅絕的古生物,但麥克馬斯特大學(xué)(McMaster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在紀錄片中的話讓我們陷入新的思考,“現(xiàn)代已經(jīng)沒有了適宜它們生存的環(huán)境,我們復(fù)活它的意義是什么?如果復(fù)活出的不是一個可以繁殖的種群,而是一個用于展覽的小象,我覺得那不能稱之為成功。但或許這能讓人類反思已經(jīng)發(fā)生的滅絕事件,我們正持續(xù)蠶食著土地?!?/p>

資料來源:

[1]?維基百科—猛犸象

[2]?紀錄片《猛犸象:冰河世紀的巨獸》

[3]?Extinct Mammoth Fact Sheet (archive.org)

[4]?魏光飚,胡松梅,余克服,侯亞梅,厲新,金昌柱,王元,Jianxin Zhao,王文華.草原猛犸象(Mammuthus trogontherii)新材料及猛犸象的起源與演化模式探討[J].中國科學(xué):地球科學(xué),2010,40(06):715-723.

[5]?Valk T , P Penerová, D Díez-Del-Molino, et al. Million-year-old DNA sheds light on the genomic history of mammoths[J]. Nature.

[6]?'Living' woolly mammoth protein created | CBC News?https://www.cbc.ca/news/science/living-woolly-mammoth-protein-created-1.933228

[7]?Bunch T E , ?Hermes R E , ?Moore A M T , et al. Very high-temperature impact melt products as evidence for cosmic airbursts and impacts 12,900 years ago[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2.

編輯:萬鵬

美編:許若橦

校對:王海波

來源:中科院地質(zhì)地球所

歡迎添加客服微信

深圳科普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yōu)惠的活動和科普好物!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