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藝術場館用藝術演繹紅色7月
發(fā)布時間:2021-07-01
瀏覽次數:1003

深圳畫院美術館“以美為媒——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藝術作品展”展覽現場。

↓ 深圳美術館“文化名人大營救”展覽現場。

深圳的各大藝術場館,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紛紛拿出“看家本領”,策劃了豐盛的視覺藝術大餐。深圳美術館用豐富的館藏,演繹驚心動魄的“文化名人大營救”;剛剛成立不久的深圳市公共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中心(深圳畫院),“以美為媒” 展出100件具有時代感的美術作品與珍貴文獻;深圳博物館,用剪紙藝術與紅色貨幣見證光輝歲月;關山月美術館內300件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現“從老區(qū)到特區(qū)”的革命精神。這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展覽,從不同的層面與角度,以美的視角,回顧了中國共產黨人以獨特的智慧、大無畏的勇氣、摻著鮮血的汗水書寫的百年輝煌篇章,以及中國共產黨為人類社會發(fā)展貢獻的彌足珍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呈現了中國共產黨一百年的光輝歷程。

深圳美術館:講述“文化名人大營救”那段歷史

6月29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化名人大營救——深圳美術館館藏丁聰《東江百日雜憶》組畫暨專題美術作品展”在深圳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是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之一。展覽從深圳美術館館藏丁聰先生的組畫開始講起,結合有關文化名人大營救主題的美術作品和文獻資料,向觀眾講述這一重要的歷史事件,擴大民眾對于這段歷史的關注。展覽將持續(xù)至8月1日,免費向公眾開放。

1941年底香港被日軍攻占后,留困在香港的大批中國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遭到日本侵略軍的搜捕,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東江游擊隊排除萬難,營救包括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茅盾、夏衍、沈志遠、張友漁、胡繩、范長江、丁聰等在內的800多名文化民主人士及其家屬沖破日軍封鎖線,從香港成功撤離。這場聞名中外的秘密大營救取得完全成功,是中國共產黨人創(chuàng)造的歷史奇觀,對鞏固和發(fā)展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國際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中國共產黨在民主文化界以及國際輿論中樹立了良好形象,保護了中國的紅色“文脈”和精英,堪稱載入史冊的光輝篇章。因此它被茅盾先生稱之為“抗戰(zhàn)以來(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

在這場驚心動魄的秘密大營救中,深圳是極其重要的地區(qū)。由于毗鄰香港,不論水路還是陸路,都是營救過程中關鍵的一環(huán)。且具體實施營救的東江游擊隊指揮部就在深圳(后來成立的東江縱隊司令部也在深圳)。1987年,曾經被營救的文化名人之一畫家丁聰先生根據回憶畫出了這一段經歷,題為《東江百日雜憶》又名《東江縱隊100天》,組畫共十幅,并于1994年在深圳美術館舉辦“丁聰畫展”時將原作捐贈給深圳美術館永久收藏。

此次展覽分“捐贈:展覽緣起”、“經歷:勝利大營救”、“記憶:東江百日”、“傳承:緬懷與激勵”四個部分,通過大量圖片、錄像、電文、書籍等詳實的文獻資料與名家的藝術作品,深圳美術館的館藏以及來自廣東美術館、深圳畫院、大芬美術館、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等館的藏品,生動地講述了這段令人難忘的黨史。

深圳畫院美術館:“以美為媒”展出100件具有時代感的美術作品

“以美為媒——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藝術作品展”作為深圳市公共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中心(深圳畫院)成立的首個展覽,于6月29日至7月18日在中心銀湖院址深圳畫院美術館舉辦。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也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此次展覽緊扣“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意志,存形容,昭盛德,堅定文化自信,同歷史對話,認識過去、把握當下、面向未來。該展由深圳市文聯主辦,深圳市公共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中心(深圳畫院)承辦。

文藝作為記錄時代信息的藝術手段之一,在這100年里,記錄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史使命而奮斗的歷程、取得的成就和積累的經驗。

南都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此次展覽依據中國共產黨發(fā)展的歷史,從新成立的深圳公共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中心(深圳畫院)收藏的3000余件藏品以及文藝創(chuàng)作成果中,篩選出100件具有時代感的美術作品和部分文獻資料,展現各個時期的時代風貌。展覽設立紅色革命、桑田巨變、江河日新、文化復興四個專題,表現中國人民在歷史變化中最具活力的面貌,并傳遞奮進中的斗志與溫情。

深圳博物館:紅色貨幣見證光輝歲月

胸懷千秋偉業(yè),恰是百年風華。在展覽中觸摸歷史,在歷史中感受初心!6月30日,在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支持下,由深圳博物館聯合改革開放博物館聯盟其他成員單位承辦的“紅色貨幣見證光輝歲月”,在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開幕,展覽將持續(xù)至8月25日。

紅色貨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金融機構發(fā)行的貨幣,見證了黨的百年光輝歲月。中國共產黨對貨幣金融工作的正確領導,活躍了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qū)的經濟,保障了革命戰(zhàn)爭的財力和物資的需要,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歷史進程中的一個壯麗篇章。

此次展覽深圳博物館集結國內博物館和民間收藏人士的資源,展出文物350余件,從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金融發(fā)展史的視角出發(fā),結合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重大歷史事件,講述紅色貨幣的發(fā)行機構、種類、流通、斗爭,系統(tǒng)梳理紅色貨幣的萌芽、發(fā)展、壯大、走向統(tǒng)一的歷史過程,展現黨的金融事業(yè)支持革命戰(zhàn)爭、成功應對各種風險挑戰(zhàn)、維護民生、逐步夯實新中國金融發(fā)展基石的歷史事實。

6月29日,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和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主辦,深圳博物館(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深圳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深圳市福田區(qū)民間文藝家協會共同承辦的“百年回眸 剪紙藝像”展覽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開幕。此次展期將持續(xù)至7月28日。

此次展覽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進行策展,以“百年百幅”剪紙藝術為表現形式,聚集了粵港澳大灣區(qū)11個城市剪紙藝術家的100幅(組)剪紙作品。展覽以時間脈絡為主線分為四個單元:為新中國而奮斗(1921-1949)、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1949-1978)、改革開放,偉大轉折(1978-2012)、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2012-2021),以1921年至2021年各時期的歷史人物、精彩故事、重要事件為素材,全景式地回顧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展望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的光明前景,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為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而團結奮斗。

華強北博物館:六大板塊呈現“人民貨幣歷程”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由福田區(qū)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辦的“百年征途——人民貨幣歷程展”于6月29日在華強北博物館拉開帷幕。此次展覽為華強北博物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活動特展,由華強北博物館、深圳合尊文化管理有限公司承辦,展覽將持續(xù)至10月15日。

展覽整合多方資源,運用新穎的展陳方法,在分析藏品特色與革命歷史價值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展覽教育目標,以歷史時間、事件為主線脈絡,通過各時期繁多的幣種、幣材和不同的幣制、幣文,以120件左右的實物展示為基礎,輔助以游戲、文創(chuàng)及史實圖片,以物、影、景等貫穿展覽,呈現人民貨幣發(fā)展史,增加參觀者的深入體驗,讓廣大觀眾在參觀中回顧歷史,在回顧中傳承精神,在精神中產生覺悟。

貨幣是國家經濟的命脈,也是國家主權的象征。在中國,人民貨幣的發(fā)展歷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民族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光輝歷程。本次展覽把人民貨幣的發(fā)展歷史放到黨史、革命史的背景中去,以“根據地時期的貨幣、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貨幣、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貨幣、人民幣的誕生、人民幣的發(fā)展、數字人民幣”六大板塊,呈現人民貨幣近百年發(fā)展的光輝歷程。

“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華強北博物館旨在充分發(fā)揮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機構的德育及黨建教育功能,通過《百年征途——人民貨幣歷程展》的呈現,追憶歷史、展望未來,增強觀眾的民族自信心和愛我中華的愛國熱情,以發(fā)揮博物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作用。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 謝湘南


深圳科普匯總深圳最全面的科普活動:點擊查看深圳科普活動匯總

1、關注深圳科普訂閱號(深圳科普匯集深圳最全面的科普活動)

2、回復關鍵詞“本月活動”查看深圳最全面的科普活動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