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快訊
發(fā)布時間:2021-06-25
瀏覽次數(shù):1030
科研快訊

《細胞》

從鼻子到腦干的肽能通路介導打噴嚏反射

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Qin Liu課題組發(fā)現(xiàn),打噴嚏反射由一條從鼻子到腦干的肽能通路介導。相關論文近日在線發(fā)表于《細胞》。

據研究人員介紹,打噴嚏是一種重要的呼吸反射,常與過敏性鼻炎和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有關。然而,它的神經回路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在貓和人類的腦干中都發(fā)現(xiàn)了一個誘發(fā)噴嚏的區(qū)域,在解剖學上對應于鼻感覺神經元的中央受體區(qū)。

因此,研究人員假設突觸后鼻感覺神經元群體介導該區(qū)域的打噴嚏。通過篩選鼻感覺神經元釋放的主要突觸前神經遞質/神經肽,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神經調節(jié)蛋白B(NMB)肽對于發(fā)出打噴嚏的信號至關重要。噴嚏誘發(fā)區(qū)域中NMB敏感的突觸后神經元敲除或NMB受體的缺乏消除了打噴嚏反射。

值得注意的是,NMB敏感神經元進一步投射到尾部腹側呼吸群(cVRG)。NMB敏感神經元的化學激活引發(fā)cVRG神經元的動作電位并導致打噴嚏行為。這項研究描繪了介導打噴嚏的肽能通路,并提供了對打噴嚏反射弧的分子見解。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1.05.017

《自然—生物技術》

新研究拓展人類非編碼RNA目錄

比利時根特大學Pieter Mestdagh、Pavel Sumazin等研究人員合作拓展了人類非編碼RNA(ncRNA)的目錄。相關論文近日在線發(fā)表于《自然—生物技術》。

研究人員報道了一個更全面的人類轉錄組圖譜,其中包括來自300種人類組織和細胞系的小RNA和多腺苷酸化RNA以及總RNA。研究人員報告了數(shù)千個以前未表征的RNA,這使得記錄的ncRNA數(shù)量增加了大約8%。為了推斷已知和新表征的ncRNA功能調節(jié),利用總RNA測序中的前mRNA豐度估計,研究人員揭示了316個microRNA和3310個長非編碼RNA,并具有多種證據表明其在調節(jié)蛋白質編碼基因和途徑中的作用。

這項研究既完善又擴展了人類ncRNA及其調節(jié)相互作用的目錄。所有數(shù)據、分析和結果均可在R2門戶網站下載和查詢,可作為未來探索RNA生物學和功能的基礎。

據悉,現(xiàn)有的ncRNA綱要并不完整,部分原因是它們幾乎完全來自小RNA和多腺苷酸化RNA。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1-00936-1

《自然—醫(yī)學》

科學家從細胞游離DNA中檢測載體整合位點

意大利圣拉斐爾科學研究所Eugenio Montini研究組從細胞游離DNA中檢測載體整合位點。這一研究成果近日發(fā)表于《自然—醫(yī)學》。

在這項研究中,他們開發(fā)了液體活檢整合位點測序技術,或 LiBIS-seq,這是一種聚合酶鏈反應技術,經過優(yōu)化,可從由多個組織中的死亡細胞釋放到血液中的細胞游離DNA來定量檢索載體整合位點。

這種方法能夠對接受造血干細胞基因療法(GT)的患者體內肝臟定向GT和克隆追蹤進行縱向監(jiān)測,提高他們對實體組織中轉基因細胞的克隆組成和更新的理解,并且與僅基于循環(huán)血細胞的傳統(tǒng)分析相反,能夠更早地檢測到在外周組織中異常擴增的載體標記克隆。

據悉,GT作為一種治療其他不治之癥的方法迅速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市場上已經有幾種GT產品,還有更多產品進入了選定適應癥的臨床試驗。基于載體整合的克隆跟蹤技術能夠監(jiān)測接受GT的患者血液中工程細胞的命運,并允許評估這些程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然而,由于可以測試的細胞數(shù)量有限,而且在不進行侵入性活檢的情況下研究駐留在外周器官的細胞是不切實際的,這種方法只能提供轉基因細胞的克隆庫和動力學的部分快照,并作為一種安全讀數(shù)降低了預測能力。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1-01389-4

《德國應用化學》

通過壁面微擾編輯穩(wěn)定晶體共價有機框架發(fā)光

新加坡國立大學Donglin Jiang課題組取得一項新突破。他們報道了通過壁面微擾編輯穩(wěn)定晶體共價有機框架的發(fā)光。這項成果近日發(fā)表于《德國應用化學》。

該文報道了在水、酸和堿中穩(wěn)定的腙連接框架的合成,并證明了它們作為發(fā)光平臺的實用性。多邊形主鏈設計為發(fā)光且部分π共軛,孔壁與單個原子或單位對接,誘導共振、超共軛和互變異構效應。這些效應可以傳輸?shù)街鞲?,使框架能夠發(fā)射三基色的光。

主干可以被多個表面位點擾動,使材料能夠以可預先設計和數(shù)字化的方式編輯不同的發(fā)射顏色。

該系統(tǒng)顯示了高活性、穩(wěn)定性、可調性和靈敏度——是一系列對發(fā)光和傳感應用具有吸引力的特點。

研究人員表示,共價有機框架的有序π骨架使其成為可行的發(fā)光材料,但其有限的可調性阻礙了這一目標的進一步實現(xiàn)。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nie.202107179

《中國科學報》 (2021-06-25 第2版 國際)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