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6月18日電 題:天鏈牽舟會天和——“天鏈二號”01星首次亮相載人航天任務
作者 馬帥莎 王然
6月17日08時52分,北京空間信息傳輸中心控管大廳。
“各號注意,30分鐘準備!”大廳里傳來總調度清晰的口令,此時,中心各崗位參試人員密切關注著分系統(tǒng)狀態(tài),反復檢查主備機軟件和衛(wèi)星控制腳本情況。
“載人航天,人命關天。隨時隨地掌握飛船數據,獲取航天員的動態(tài)至關重要。”坐在總體崗位上的中心工程師鄭勇輝表示,中繼衛(wèi)星系統(tǒng)這條鋪設在太空中的“天路”,就擔負著實現(xiàn)飛船、航天員與地面的實時通信傳輸的重要職責。
距離發(fā)射時間越來越近,大廳里調度口令越來越密集,“五分鐘準備!”“一分鐘準備!”……09時22分,隨著“點火!起飛”口令的下達,只見大廳屏幕中,發(fā)射塔臺被火箭尾焰包圍,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劃破戈壁的沉寂,飛向遙遠的太空。
“天路一號04星捕獲神舟!前、返向鏈路已建立!”在神舟十二號入軌后不久,天鏈一號04星隨即開展對其跟蹤工作,自此開始,中繼衛(wèi)星系統(tǒng)對神舟十二號的長期測控鏈路就此建立。
“神舟跟蹤正常,前、返向數據收發(fā)正常!”衛(wèi)星崗位上,工程師王楨鎮(zhèn)定自若,任務前,他帶領衛(wèi)星崗位的人員針對衛(wèi)星可能出現(xiàn)的突發(fā)情況擬制了多項方案預案,并在仿真環(huán)境中組織進行了多次應急演練。
飛船入軌后不久,中心大廳右側的兩塊顯示屏跳出了艙內航天員的畫面。鏡頭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微笑著向大家揮手,整個大廳用熱烈的掌聲向他們回應。
“從神七到神十二,中繼衛(wèi)星系統(tǒng)也見證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發(fā)展的日新月異?!敝行闹笓]調度馬超望向屏幕,不禁回想起上一次在這個大屏幕中看到航天員聶海勝的情景。
時至今日,中繼衛(wèi)星系統(tǒng)仍在為一代又一代航天員“保駕護航”,但馬超每一次都難以按捺住心中那股激動之情——“哪怕任務前的準備再苦,任務期間的值班再累,只要一看到航天員在太空中安然無恙的畫面,就覺得一切都值了!”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神舟十二號的第一次變軌開始了。
“03星數據分發(fā)與存儲軟件狀態(tài)設置完畢,檢查正確?!睌祿职l(fā)崗位上,工程師王雪沉著冷靜地報告著。
在大廳的三維顯示屏幕左側,實時仿真畫面顯示,經過幾次變軌飛行,神舟十二號飛船和空間站組合體的距離已經越來越短了。
“飛船轉200米保持。”
“飛船轉19米保持?!?/p>
驚心動魄的時刻就要到來,大廳內的氣氛越發(fā)緊張起來。
“01星跟蹤神舟、天和正常,前返向數據收發(fā)正常!”清晰的調度聲從主調度崗位發(fā)出?!疤戽湺枴?1星是我國自主研發(fā)的第二代中繼衛(wèi)星,此次是它首次亮相載人航天任務,除了具備更強的性能和更高的傳輸速率,二代中繼衛(wèi)星系統(tǒng)還可以實現(xiàn)多目標同時測控,工作效率更高。
大屏幕上,天和核心艙的十字靶心越來越清晰,在它自帶的攝像機視野里,神舟十二號也正展開雙翼緩緩靠近。
15米、10米、5米……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神舟十二號與天和核心艙完美重合,飛船與天和成功相聚。
“對接正?!?,“對接鎖緊正常”,隨著調度廣播傳來的捷報,大廳再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18時48分,3位航天員成功進駐核心艙?!啊炻贰櫶旌?、神舟正常!前返向數據收發(fā)正常!”大廳內,一聲聲“正常!”的口令還在不斷回響。交會對接結束了,中心全體科技人員的任務還遠遠沒有結束,3位航天員在天上的每時每刻,“天路人”都將陪伴著他們。
走出任務大廳時已是傍晚,從清晨到黑夜,中心的大廳內總是人來人往,門口,一塊印有用科技人員笑臉拼湊成“100”字樣的展板顯得溫馨而美好,這是每一名“天路人”對祖國莊嚴承諾的最佳注腳。(完)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