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王月)近日,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深圳分部在深圳市組織會議,對該實驗室資助的無人機陣列海水取樣項目進行了驗收鑒定。專家組一致同意項目通過驗收鑒定,并建議盡快推進項目產(chǎn)業(yè)化。
目前,商用的多旋翼無人機不具備在海上集群智能采集水樣的功能,也無法適應海上5~6級陣風等海況。
南方科技大學、廣州海洋實驗室深圳分部、深圳海洋地球古菌組學重點實驗室和深圳市朗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相關(guān)科研平臺設計研發(fā)了無人機陣列海水取樣項目。2019年,在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的指導下,南方科技大學張傳倫團隊提出了無人機陣列進行海水原位監(jiān)測和取樣的總體設計和相應的技術(shù)指標,并與該校單肖文團隊進行合作,歷時2年多,定制研發(fā)了EMC50無人機陣列智能海水取樣設備。目前已獲得4項專利,填補了海洋科學在空間梯度多點位同時采樣和短時間尺度連續(xù)采樣高端裝備的空白。
據(jù)介紹,針對海上陣風、突風等特殊工況以及對無人機載重(5公斤)和航程(10公里)的要求,科研團隊攻克了抗風性和全自動精準定高取樣的技術(shù)難點,成功實現(xiàn)了11架無人機陣列集群自主取樣,以及指定地點精準重復取樣、多地點同時取樣、24小時不間斷取樣等功能。
該項目系統(tǒng)通過24小時全周期實地飛行測試,完成取樣高度、超視距取樣、取樣容量、集群取樣、抗夜間露水等設計指標,集群超視距、抗風抗浪作業(yè)等技術(shù)性能達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科學報》 (2021-04-28 第4版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