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花”的世界不再“花”-
發(fā)布時間:2021-04-09
瀏覽次數:1304
讓“老花”的世界不再“花”-

?

"老花"眼的矯正原理

漸變多焦點鏡片不僅可以很好解決中老年人看不同距離的連續(xù)清晰視覺矯正需求,而且還被賦予了更多的視覺矯治功能。

■瞿佳 保金華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也是人們接收信息、傳遞信息的重要器官。人類從外界獲取信息,80%以上是通過眼睛完成。

2019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增至12.6%,預計“十四五”時期中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中老年人是“老花”的主要群體,而用于矯正中老年人視力的“老花”矯正鏡片正在迎來新的變革。

人為什么會老花

人的眼睛可看作是一個極其精密的光學系統(tǒng),從某些方面來說很像一個照相機。照片拍得模糊不清了,是因為沒有調好焦。同樣,人眼內的晶狀體,富有彈性,就如同反應靈敏的自動變焦鏡頭,會根據大腦提供的距離信息,調整自身的凹凸程度來實現“調焦”,從而獲得清晰的視力。正常眼(也稱正視眼)看5米以外的目標時,晶狀體最扁平,我們稱之為調節(jié)處于完全放松的靜止狀態(tài)或休息狀態(tài)。觀察近處目標時,根據不同的距離晶狀體會產生不同的調節(jié),距離越近,晶狀體就變得越凸。

人在40歲以后,晶狀體密度逐漸增加、彈性逐漸下降、睫狀肌變弱,導致生理性調節(jié)功能減弱,近視力逐步變差,60歲后調節(jié)會逐步消失。當眼睛無法通過晶狀體“自動變焦”看清楚近距離文字或細小物體時,就出現了老視現象,也就是平時我們說的“老花”。

隨著晶狀體進一步硬化、彈性減弱,睫狀肌的收縮功能變差,即使晶狀體所有調節(jié),也無法看清眼前書本的小字或近處物體時,就必須借助閱讀鏡(單焦凸透鏡)了。閱讀鏡可以補償眼睛的屈光系統(tǒng),使近處物體發(fā)出的光線剛好聚焦在視網膜上,從而改善看近處物體模糊的情況,恢復清晰的近視力。

雙焦鏡片與漸變多焦點鏡片

值得注意的是,老花者視近時需配戴眼鏡,但視遠時,晶狀體調節(jié)處于放松狀態(tài),調節(jié)能力強弱對視物清晰度并沒有影響,所以視遠時仍是清晰的,不需要任何視覺矯正處理。

正是由于視覺活動的多距離性,如果一直戴閱讀鏡,就會造成看中遠處物體不清楚,必須要摘鏡視遠,或者更換遠用眼鏡(近視或遠視度數的眼鏡)。為了避免頻繁摘戴鏡或更換眼鏡,18世紀,美國著名發(fā)明家(避雷針的發(fā)明者)本杰明·富蘭克林將看遠和看近的兩片眼鏡片對半切割后組合成一片眼鏡,裝在一個眼鏡框里。眼鏡片的上半部分用于看清遠處物體,而眼鏡片的下半部分用于看近。由此,誕生了臨床上用于矯正老視的雙焦(雙光)鏡片。

雙焦鏡片為老視者提供了戴一副眼鏡即可清晰視遠和視近的便利,通常雙焦鏡片的上方區(qū)域用于視遠,下方區(qū)域用于視近,但這兩個視覺矯正區(qū)域的聚焦范圍有限,戴鏡者會出現中間距離視物模糊的困擾。由于雙焦鏡片上兩個視覺矯正區(qū)域之間存在分界線,當戴鏡者的視線經過“分界線”時,所注視的物體會有“跳躍”感覺,即所視物體的位置發(fā)生了位移,這會干擾戴鏡者對物體空間方位的認知判斷,嚴重干擾正常視覺。同時還會影響戴鏡者對眼鏡片外觀效果的心理接受程度。因此,雙焦鏡片的上述局限困擾著戴鏡者及視光師。

直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法國視光師貝爾納·梅特納茲才打破這一困局,成功研發(fā)了漸變多焦點鏡片,譜寫了老視光學矯正的新篇章。

漸變多焦點鏡片的設計原理出自一位英國視光師提出的“象鼻子”鏡片設想。1907年,視光師Owen Aves從象鼻子的形狀中獲得靈感,首次提出了漸變多焦點鏡片的構思,即逐漸增加眼鏡片的曲率。貝爾納·梅特納茲在此構思的基礎上,歷經8年的潛心研究和不斷嘗試,1959年終將“象鼻子”的設計構思成功應用到眼鏡片上,在臨床推出了漸變多焦點鏡片。

漸變多焦點鏡片不是自動變焦的鏡片,而是在鏡片上方固定的視遠區(qū)和鏡片下方的視近區(qū)之間,有一段屈光力連續(xù)變化的過渡區(qū)域,該區(qū)域稱為漸變區(qū)。在該區(qū)域,以循序漸增正度數的方式,將眼鏡片的遠用區(qū)域和近用區(qū)域的屈光力平緩地銜接在一起。

這樣,在同一片眼鏡片上,通過遠用度數逐步過渡到近用度數,老視患者即可同時擁有看遠、中及近距離所需的不同屈光力。得益于眼鏡片度數的逐漸變化,以及創(chuàng)新的研磨工藝,漸變多焦點鏡片外觀如同普通單焦眼鏡片,沒有突兀的分界線。

漸變多焦點鏡片的問世,代表著眼鏡片設計及加工技術邁進了嶄新的階段,很快從法國推廣到歐洲大陸、北美洲和全世界,一舉成為老視矯正首選方式。

漸變多焦點鏡片的應用與衍化

迄今,漸變多焦點鏡片已經在視光和眼鏡領域經歷了70多年的應用及創(chuàng)新改進。隨著計算機的發(fā)展,先進的鏡片設計軟件和制造設備技術的進步,使?jié)u變多焦點鏡片設計取得巨大的發(fā)展,總的趨勢從單一、對稱、球面視遠區(qū)設計向個性化設計發(fā)展。

在最初的漸變鏡片設計上,研究者們主要關心光學、數學、機械上的問題,隨著對視覺系統(tǒng)更加全面地了解,現代和未來的漸變鏡片設計將日益關注漸變鏡片與生理光學、人體工程學、視覺環(huán)境、職業(yè)、美學、心理物理學之間的聯(lián)系。

如今的漸變多焦點鏡片不僅可以更好地解決中老年人看不同距離的連續(xù)清晰視覺矯正需求,而且還被賦予了更多的視覺矯治功能。例如基于漸變多焦點鏡片原理設計的抗疲勞鏡片,通過少量正度數的補償,可以緩解我們持續(xù)看近出現的視覺疲勞。

此外,在臨床上,漸變多焦點鏡片還被應用于矯治一些存在視覺功能異常的患者,例如,補償調節(jié)不足、緩解集合過度等。

鑒于漸變多焦點鏡片對視覺功能的改善,自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很多近視防控研究者們一直致力于漸變多焦點鏡片減緩青少年兒童近視進展的研究。盡管大量的臨床研究發(fā)現,漸變多焦點鏡片對于減緩青少年兒童近視進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控制療效不顯著,但這些前期研究為當下基于離焦與近視防控理論的角膜塑形鏡、多焦軟鏡、微透鏡設計的框架眼鏡片等近視控制措施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礎。

(作者單位:溫州醫(yī)科大學眼視光醫(yī)學部)

《中國科學報》 (2021-04-09 第3版 醫(yī)藥健康)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