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思瑋
“從入睡時間上看,女性早于男性,其中18~30歲入睡最晚;從睡眠時長上看,女性仍高于男性,男女的睡眠時長隨年齡變化趨勢不同;從睡眠質量方面顯示,女性還是高于男性,其中25~50歲睡眠質量最低,北京、香港等城市睡眠質量高。從運動與睡眠關系分析發(fā)現,運動后睡眠質量提高,但睡前1小時內運動,睡眠質量最低;運動2小時以上,睡眠質量顯著增加,室外運動比室內運動睡眠質量高。”
近日,在2021世界睡眠日新聞發(fā)布會上,中國醫(yī)師協會睡眠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葉京英發(fā)布了上述調查結果。
據悉,此項調查葉京英團隊共收集了10334人的數據,涵蓋了33個省級行政區(qū),年齡段為18~50歲,其中每人21天的數據(2020年12月~2021年2月,每月任選一周的數據)。經過數據清洗,最終樣本量為9629人,共計179396人天 。
“睡眠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現象,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年齡、節(jié)律、遺傳和環(huán)境等,與健康密切相關。”中國科學院院士陸林表示,睡眠醫(yī)學是一門新興學科,主要內容涵蓋睡眠的生物學機制和各類睡眠—覺醒障礙的病理生理機制、臨床評估、診斷、治療及預防等,它是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由于生活節(jié)奏加快,睡眠障礙成為干擾人民健康、阻礙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社會和民生問題。目前,睡眠障礙位列全球第二常見的精神障礙疾病。每3人中就有1人存在睡眠問題,每10人中就有1人符合失眠的診斷標準。
“特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睡眠紊亂更為常見,約1/3的人受失眠困擾,睡眠障礙也是新冠肺炎患者的主要后遺癥之一?!标懥直硎?,睡眠障礙可導致腦功能異常、免疫功能失調,增加感染風險,顯著降低生活質量。
采訪中,葉京英特別指出,應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進行重點關注。她表示,按照國際通用診斷標準,估計全球30~69歲成人中約有9.36億人患OSA,其中,中國患病人數最多,其次是美國、巴西和印度。
最新分析顯示,在OSA患者中失眠者占38%,其中睡眠維持困難者最多(42%),入睡困難和早醒者分別為18%和21%。而在失眠患者中合并OSA達35%。
“過度嗜睡或睡眠不足會增加阿爾茨海默病風險?!比~京英說。
另外,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一項涉及130余萬人的研究發(fā)現202個與失眠相關的基因座,并且這些與失眠相關的基因同抑郁癥、焦慮癥等精神狀態(tài)相關基因高度重合。這提示失眠不僅是睡眠問題,還是精神問題。
同樣,兒童的睡眠呼吸問題也不容忽視。
“在兒童發(fā)育階段,重度打鼾伴有憋氣的患兒往往合并血氧飽和度下降,即缺氧現象,嚴重者血氧可下降50%~60%,這嚴重危害兒童的體格、大腦發(fā)育甚至生命健康,需盡快就診,接受專業(yè)的治療?!北本﹥和t(yī)院主任醫(yī)師許志飛表示,去年8月,我國首次基于循證醫(yī)學方法的兒童OSA診療指南——《中國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診斷與治療指南》公布,這將有助于提升我國對兒童睡眠呼吸疾病的整體綜合診療能力,更好地與國際接軌。
“此外,睡眠呼吸疾病與高血壓、心血管等慢性疾病有明顯關系?!标懥种赋?,充足和良好的睡眠是人體正常免疫防御能力的重要保證。
而當前,人們對睡眠的認識還不夠全面,存在一些損害睡眠的行為,比如睡前使用電子產品、飲酒等。
“因此,我們要普及睡眠醫(yī)學知識,提高公眾對睡眠疾病與身心健康的認識?!比~京英表示,今年中國醫(yī)師協會睡眠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繼續(xù)在全國開展睡眠醫(yī)學專家巡講活動,向全國的基層醫(yī)生普及睡眠疾病的知識,推動睡眠疾病規(guī)范化診療。
《中國科學報》 (2021-03-26 第3版 醫(yī)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