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年前猛犸象藏最古老DNA
作者:袁柳
發(fā)布時間:2021-02-19
瀏覽次數(shù):1108
-百萬年前猛犸象藏最古老DNA

?

研究者解析了西伯利亞凍土中的猛犸象遺傳信息,刷新了古動物DNA年代紀錄。圖片來源:BETH ZAIKEN

本報訊?動物的遺傳信息最長可以保存多久?100萬年!

2月17日,《自然》上線的一項研究報道,古生物學家在西伯利亞東北部的永久凍土層中提取并解析了3頭猛犸象的遺傳物質,它們分別來自于70萬年、100萬年和120萬年前。這些遺傳物質還揭示了猛犸象的譜系。其中一頭草原猛犸象是真猛犸象的直系祖先,還有一頭猛犸象遺骸是此前未發(fā)現(xiàn)的種類,很可能是北美猛犸象的祖先。

人們不僅對猛犸象起源有了新認識,對古DNA的研究也更進一步——在此之前,最古老的DNA測序紀錄是75萬年前,來自一匹馬的大腿骨。

生物體死亡后,染色體會成為碎片,碎片長度隨時間推移越來越短,直至降解。但在深層凍土中,遺傳信息降解速度變慢,古DNA保藏時間更持久。該研究中的猛犸象遺骸最早于上世紀70年代被俄羅斯古生物學家Andrei Sher發(fā)現(xiàn)。他與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進化遺傳學家Love Dalén合作,嘗試從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

他們從每頭猛犸象的牙齒中鉆取微量樣本(大小約等于一撮鹽),并從中提取包含上千乃至上億堿基對的DNA。面對已降解成數(shù)十億片段的遺傳信息,研究小組比對了已有的大象和猛犸象測序數(shù)據(jù)?!斑@有點像看著盒上的圖片拼拼圖。”Dalén表示。

根據(jù)遺骸發(fā)掘處巖石的磁場信息及周圍其他的嚙齒動物骸骨,研究者推算出3頭猛犸象遺骸的產生時間。將樣本的幾個基因和已知的遺傳特征關聯(lián),研究者確認這些猛犸象在當時已經具備了適應極端寒冷氣候的能力,它們有厚實的毛皮和充足的脂肪堆積。

研究者還發(fā)現(xiàn),3頭猛犸象的基因樣本不同于北美猛犸象和哥倫比亞猛犸象。其中第二古老的猛犸象遺骸有100萬年歷史,被認定來自草原猛犸象,即真猛犸象的直系祖先。最古老的猛犸象來自此前未知的“血統(tǒng)”,因為被發(fā)現(xiàn)于克列斯托夫卡而以這一村莊的名字命名。研究人員推斷,該類猛犸象約在150萬年前進入北美,之后與真猛犸象發(fā)生雜交,從而形成了北美大陸的獨特亞種——北美猛犸象。

這一系列發(fā)現(xiàn)大大增加了科學家對猛犸象的了解。此前,有研究者找到過真猛犸象和哥倫比亞猛犸象的雜交證據(jù),該研究表明古DNA研究中也出現(xiàn)了猛犸象的雜交證據(jù)。

Dalén表示,突破百萬年的門檻,意味著古DNA研究者有望進一步探索其他哺乳動物的早期歷史。化石中最古老的生物分子信息可見于鴕鳥、犀牛等動物,它們蛋殼或牙齒中包含的蛋白質序列比DNA更易保存。而這些樣品往往來自于有人為殘留物的考古現(xiàn)場。

那么,人們有沒有可能從凍土中發(fā)現(xiàn)人類近親的遺傳信息呢?這一問題的答案目前還尚未找到。不過,凍土中的古DNA年限限制很容易確定。“260萬年,這是永久凍土的極限。在那之前,地球太溫暖了?!盌alén說。(袁柳)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224-9

《中國科學報》 (2021-02-19 第1版 要聞)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