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中國科普資源名錄網(wǎng)!
大賽
積分商城
會員登錄
注冊
首頁
資源名錄
知識
自然
生活
人文
天文
軍事
科技前沿
航空航天
視頻類
安全
音頻類
其他
我的科普行
海洋
有趣的天文奇觀
一句話科普
活動
研學營/冬夏令營
公益科普
團體定制
進學校
24小時科學銀行
科普大講堂
嘉年華/集市
科普課堂
進基地
科普產品
科普書籍
少年博物
科普小講師
桂深科普
進基地
數(shù)字科普
線上課程
科普師
游樂園
比賽
資訊
科普新聞
科普成果
科普活動
科技周
科普月
科普學分制
科技志愿
數(shù)字科普
科教聯(lián)
科教聯(lián)簡介
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
科普基地
科普師(雙證)
賽事
全站
知識
活動
資訊
互動
科普師
科普志愿者
微信咨詢
微信咨詢
咨詢QQ
3394522630
咨詢電話
0755-83231425
公眾號
TOP
首頁
>
資訊
>
科普新聞
特別的“開學第一課”來聽深圳校長說
來源:
深圳大課堂
發(fā)布時間:
2020-02-11
瀏覽次數(shù):
2978
2月10日是深圳普通高中開學的日子。受疫情影響,為做到“停課不停學”,今年深圳各普通高中將首次“線上開學”。
特殊時期,眾學校的“開學第一課”無疑聚焦都在疫情之上,面對疫情學生怎樣做?疫情發(fā)生期間又該如何繼續(xù)學習?小南第一時間為大家?guī)砩钲诟鞔竺咧小伴_學第一課”校長的講話內容,來聽聽這些校長怎么說。
深圳中學校長朱華偉:
希望是暗夜里的一束光芒
脊梁是向上走的一股力量
每個人都會遭遇困境,但只要內心有光明,就不怕陷入黑暗。無論世界如何變化,無論我們面臨的暗夜是長是短,“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都會成為你們永遠向前的信念,正如魯迅在《熱風》中所愿:“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fā)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br>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希望你們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希望你們將自己融入社會主義建設的宏偉事業(yè)中,在服務社會、奉獻人民、報效祖國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希望你們?yōu)橹腥A之振興而不斷奮進,因為只有當下的奮進才能充盈你們的羽翼,只有羽翼豐滿才有力量擎起時代的重擔,才能早日成為中國的脊梁和民族的希望。
中國脊梁,民族希望。愿國泰民安,山河無恙。
深圳實驗學校高中部校長李震宇:
我們都是彼此的堅強后盾
老師們、同學們,我們一張張安靜的書桌來之不易。非常時期,全國抗“疫”,正所謂“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角”,我們每個人都不免受到疫情的沖擊和波及。那些數(shù)字背后的故事,那些人物身上的精神,那些教訓背后的反思,不應只出現(xiàn)在多年以后的歷史課本里,時代選擇了我們,我們需要和這個時代同頻共振!
實驗師生要有成為中華民族脊梁的追求!民族的脊梁不僅需要廣博的學識、不屈的意志,更需要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當下的疫情就是一節(jié)人格素養(yǎng)課,講述我們與他們的關系;當下的疫情就是一節(jié)敬畏自然課,講述我們與萬物的關系;當下的疫情就是一節(jié)家國情懷課,講述我們與未來的關系。這不是一座城市、一省人民的戰(zhàn)爭,而是一場關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zhàn)役,我們都是彼此的堅強后盾!
深圳高級中學(集團)校長邵愛國: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災難會放大丑惡,但災難更能讓我們感受到人性的光輝和文明的力量;災難會暴露問題,但災難同樣能展現(xiàn)我們強大的民族信心和國家力量。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高度發(fā)達的自媒體,傳遞和接收信息既豐富又快捷,但也把判斷、選擇和發(fā)表信息的責任交到每一個個體身上,你需要通過學習、思考,才能練就火眼金睛,才可能盡量避免自己的大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歷經(jīng)這場災難,相信同學們會學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找到不少課堂上沒有的答案,更快成長。
相信此刻在電腦的另一端,必然會有不少的家長朋友與孩子同時在線,我們也欣慰有這種直接與家長、同學三方共同參與的學習形式,因為,教育本來就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的責任。
父母不妨把這段難得的假期“慷慨”地還給孩子;同時利用這難得的陪伴機會,來真正嘗試不懷偏見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除了學習,自家孩子還有怎樣的特長、優(yōu)勢和夢想,無條件地悅納孩子。
當陽光驅散陰霾,當春風吹醒樹枝,我在紫色城堡迎接大家健康歸來!
紅嶺中學校長張?。?br> 一切的磨難,都會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
這個春節(jié)和寒假,我們和全國數(shù)億人一起,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作堅決的斗爭。我們雖然足不出戶,宅在家里,但團團圓圓也讓我們體驗到家的溫暖,留下了畢生難忘的經(jīng)歷。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們看到了以84歲的鐘南山、73歲的李蘭娟等科學家和醫(yī)務工作者為代表的“逆行英雄”,我們看到了很多國際組織、國家地區(qū)、國際友人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給予人道主義關懷,我們更看到了華夏兒女的手足情深。
成千上萬的醫(yī)護人員,無論生死,挺身而出,不眠不休地救治病人,企業(yè)捐助食物、醫(yī)療物資,疫區(qū)的市民進行嚴格的自我隔離……此刻,我們更加深刻理解“從來都沒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一切的磨難,都會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在這場全民阻擊戰(zhàn)里,我們感受很多,也學會了很多。
冬天已經(jīng)漸漸遠去,春天正在踏步而來,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們無所畏懼。
同學們:心有光芒,一路向前!2020一定會更加美好!
寶安中學(集團)高中部校長古和添:
疫情當前,人人都是戰(zhàn)斗的主角
這場疫情,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人間百態(tài),讓我們更加理性而深刻地認識了社會、觀察了世界。這就是真實的世界,有正就有反,有光明也有陰暗。但是,我想告訴同學們的是,任何一件悲劇的發(fā)生,假如你能從中看到積極的信息,那么它就有了正面的意義。這場疫情,也像一本生動而深刻的教科書。漢語詞典里的詞語,都成為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躍然眼前,生動演繹。
疫情當前,我們人人都是戰(zhàn)斗的主角。我們現(xiàn)在是學生,還不能像那些“逆行”的醫(yī)護工作者那樣沖鋒陷陣在一線,不能像科研工作者那樣夜以繼日地研發(fā)藥品,還沒有能力捐獻巨款解救危機,但是,我們現(xiàn)在一樣可以做好我們的工作,那就是管理好我們自己,管理好我們的學習,尊重知識、尊重科學,打好堅實的基礎,將來成才之日才能帶領人類抵御類似的危機。
讓我們帶著堅毅與勇氣,把握住現(xiàn)在,把握住今天,去迎接新的挑戰(zhàn),鑄造2020年新的輝煌!
深大附中校長劉為基 :
強壯的體魄是最好的防“疫”劑
疫情是惡魔,相向者英雄。為戰(zhàn)勝惡魔,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再次臨危受命,擔任國家衛(wèi)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無數(shù)的醫(yī)護人員主動請纓,簽下“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請戰(zhàn)書。他們是新時代最偉大的“逆行者”,他們是新時期最可愛的人!
我們該怎樣做才能為打贏這場防疫戰(zhàn)貢獻自己的力量?一是要科學防疫。要知道,作為一名學生,保護好自己就是關愛他人,不給防疫添麻煩,就是為戰(zhàn)“疫”做貢獻!二是要心有大愛。只有心有大愛的人,才能在國家和民族危難之時,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犧牲。三是要強身健體。在電視新聞里,我們看到鐘南山院士,如同鋼鐵戰(zhàn)士一般,我們都不敢相信這是一位80多歲的老人。確實,鐘院士年輕時就是運動高手,他一生堅持體育鍛煉,練就了強壯體格,否則80多歲,如何上前線?要知道,強壯的體魄是最好的防“疫”劑,身體也是我們報效祖國和自身人生幸福的本錢。
四是要刻苦學習。這次疫情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一是關鍵時刻不要寄希望英美能夠拯救你,中國的事只能我們自己;二是在民族危難時刻如何才能夠挺身而報效國家?需要一腔熱血,但還不夠,要靠科學文化,有真本領。
同學們,春暖定會花開,戰(zhàn)疫必將勝利!愿陰霾早日散去,國人安康!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同學們,加油!
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高級中學校長馮大學:
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相信這次加長版的寒假給大家?guī)砹藙e樣的感受,很多人從未像現(xiàn)在這樣真切地感受到我們不僅僅是以個人的身份生活,而是與所處的時代同呼吸,共命運。
如果大家感到恐懼擔憂,這是個體面對危機時的正常反應,不要否認和排斥它們,嘗試去接受自己焦慮和恐懼的情緒。如果每時每刻都保持平靜如水,那不叫心態(tài)積極,那叫行尸走肉。直面不可回避的現(xiàn)實,和痛苦一起相處,這是成長很重要的一門功課,或早或晚,我們總要面對。
我們始終要記得自己對抗的是病毒,而非自己的同胞,大家不能一邊在網(wǎng)上喊著“武漢加油”,一邊對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城市的武漢同胞冷眼相待。大家對高風險人群的擔憂可以理解,但即使因恐懼做不到援手,最起碼的底線是不要歧視。武漢的同胞,沒有原罪,來自湖北的同胞也沒有原罪。今天我們如何對他們,其實就是明天如何對待我們自己。
這種情境下,遺忘是最不費力再自然不過的選擇??晌蚁M瑢W們不要走這條最容易走的路。
同學們,當我們不能做什么的時候,請在內心的世界安放一張書桌,潛下心來求知向學。我相信,只要這種能力不萎縮,我們的民族就有希望。而歲月會是最好的見證者,現(xiàn)在我們付出過怎樣的努力,未來我們就會有怎樣的底氣。
最后,祝大家都健康平安,期待春暖花開時,在陽光下,在春風里,與你們在校園重逢。
深圳市第二實驗學校校長崔學鴻:
你待著發(fā)悶的家,卻是很多人想回,回不去的
這是一個特別的寒假,一個特別的春節(jié)。詩人普希金在他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里說過:“一切都是暫時的轉瞬即逝,而那些逝去的終將變得美好和可愛?!豹M路相逢勇者勝!面對眼前的困難,唯一的辦法就是戰(zhàn)勝它,以后回憶起來將會變得美好和可愛。
病毒確實很可怕,很可惡,但是,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科學家們正在研究攻關,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齊心協(xié)力抗擊病毒的舉動令世人驚嘆。我們相信,我們很快就會戰(zhàn)勝病毒的襲擊!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作為學生安心待在家里,就是參加戰(zhàn)斗!有同學說在家里呆久了好悶。要知道,你待著發(fā)悶的家,卻是很多人想回,回不去的!我們要懷著感恩的心態(tài)呆在家里,有了這種心態(tài),你就會覺得幸福。高三初三的同學也不用太著急,因為全國都是這樣。
深圳市第二高級中學副校長常春:
災難之下,沒有誰是一座孤島
這是一個特殊的開學第一課,也是一個將讓我們難以忘記的開學模式。
災難之下,沒有誰是一座孤島,也沒有誰可以“獨善其身”,每個人都包含在“國家”這個概念里,每個人都是社會這個大海中的一滴水,我們只有對國家、對社會履行相應的責任與擔當,才可以享有相應的權益。而擔當是需要勇氣的,如在此次疫情中無數(shù)個“逆行”的醫(yī)務工作者和志愿者,非常讓人感動和敬佩。
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是祖國未來、世界未來的建設者,我們要從這場疫情中學會思考,學會總結,從而更快的成長。我們要從這場突變中懂得“人類共同體”的內涵,我們人類的發(fā)展進步是不分種族不分膚色的,從科技教育醫(yī)療到經(jīng)濟文化政治都有交疊與合作,交流與傳承,所以,我們的未來要真正的“放眼世界”。
今年的冬天格外漫長,但沒有一個冬日不可逾越。冬天是歷練也是積淀,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的“過冬”,就必將迎來一個更加美好的春天!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打賞
推廣
分享到:
喜歡此文章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打賞我們
我們將寫更多精彩的文章
近期活動
探索大灣區(qū)科普世界:880家場館地圖免費領取,開啟知識之旅
2024-07-16 00:00 開始
密碼破譯王:從摩斯密碼到AI大腦——人工智能系列先導課
2025-05-23 00:00 開始
深圳市福田區(qū)深南大道4005號
夏令營研學專列 | 14天跨越4省5城5000公里,穿越中國上下五千年!
2025-07-15 00:00 開始
關注我們
加入科普活動群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認識科普小朋友
成為科學小記者
深i科普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推薦文章
2025龍華區(qū)科普進社區(qū)系列活動—科普大講堂第八場活動在龍華區(qū)大浪街道黨群開展
2025-07-27
2025龍華區(qū)科普進社區(qū)系列活動—科普大講堂第七場活動在龍華區(qū)水圍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開展
2025-07-27
2025龍華區(qū)科普進社區(qū)系列活動—科普大講堂第六場活動在龍華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
2025-07-19
2025龍華區(qū)科普進社區(qū)系列活動—科普大講堂第五場活動在民樂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開展
2025-07-05
2025龍華區(qū)科普進社區(qū)系列活動—科普大講堂第四場活動在向聯(lián)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開展
2025-06-29
上一篇:
深圳為何要堅定推動在線教學?教育局局長這樣解釋
下一篇:
嚴守三大關口 蓄力復工復產——最大移民城市深圳的抗“疫”突圍戰(zhàn)
合作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
深圳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
科普中國
甘肅大眾科普網(wǎng)
廣西科協(xié)
濟南科協(xié)
龍巖科普網(wǎng)
深圳市慈善事業(yè)聯(lián)合會
深圳義工
中國科普網(wǎng)
山西科普網(wǎng)
深圳科學館
更多 >>
友情鏈接
飛亞達
食安科普
貝殼紅文化藝術館
文愷科技
成都科普
豆豆機器人空間站
研學教育
生態(tài)中國網(wǎng)
歡樂智造
深圳科博會
研究生留學
聚師網(wǎng)
嘉定培訓網(wǎng)
深圳觀鳥協(xié)會
深圳生活網(wǎng)
廣東科技報粵科網(wǎng)
國家基因庫
未來公社教育
青苗兒童口腔
九州財經(jīng)網(wǎng)
小碼精靈
微科普
智慧氣象天文
觀度科技
雛雁部落
天鷹兄弟
深圳光明農場
科普科幻作文大賽
巨影3D打印
博爾航空
韓端機器人
織染印游城
深圳弘揚烙畫藝術
愛匯百變教育集團
萬語網(wǎng)
更多 >>
中國科普資源名錄網(wǎng)
地址
深圳市福田區(qū)上步中路1003號 深圳科學館701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招賢納士
法律聲明
企業(yè)合作案例
進社區(qū)
廣告服務
網(wǎng)站地圖
中國科普資源名錄 ?版權所有
粵ICP備19122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