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0多萬年前哺乳動物就有社群行為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張夢然
發(fā)布時間:2020-11-03
瀏覽次數(shù):1568
-7500多萬年前哺乳動物就有社群行為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生態(tài)與演化》雜志2日發(fā)表的一項生物學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報道了可追溯至7550萬年前的哺乳動物社群行為。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了哺乳動物的一個新屬——鼠形多瘤齒獸類的化石樣本,其中包括多個身處同一地穴的個體骨架,提示了哺乳動物可能從中生代就具有社群行為了。

所謂社群行為,是指同種動物間或異種動物間的集體合作行為。動物組成的永久性社群,都有較穩(wěn)定的群體結構和一定的行為規(guī)范,還有明確的分工和組織。社群的維系依賴于合作互利的關系,成員行為的相互協(xié)調還需要有效的“溝通”機制。一般來講,都需要出現(xiàn)個體之間不同的等級、成員間相互依賴互動頻繁、有一定的目標和成員協(xié)作分工、成員有歸屬感等基本特點。

雖然現(xiàn)在的大量胎盤哺乳動物都有社群行為,但卵生和有袋類哺乳動物社群性相對缺乏,這讓研究人員一直相信哺乳動物的祖先過著獨居生活,直到恐龍在約6600萬年前滅絕以后才有所改變。

此次,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盧卡斯·威孚及其同事描述了在美國蒙大拿州發(fā)現(xiàn)的小型哺乳動物沉積骨骼,這些骨骼來自埋葬在一起的多個跨代個體,時間可追溯至晚白堊世。這些骨架代表了鼠形多瘤齒獸類哺乳動物的一個新屬,作者將其命名為“F·primaevus”。

研究人員表示,這個屬名來自希臘文,意思是友好的或親切的,形容科學家們從這些化石中解讀到的行為?!癋. primaevus”物種的腿部特別強壯,很適合掘洞,這讓它們能組成最多5名個體的跨代挖洞組。根據(jù)現(xiàn)存掘穴社群哺乳動物(如兔)的行為,研究團隊認為化石中的個體與它們有親緣關系。

研究人員總結表示,這些化石提供的證據(jù)可以表明,哺乳動物在逾7500萬年前就有社群行為了。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