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七爪魚” 腫瘤新克星
作者:甘曉
發(fā)布時間:2020-11-03
瀏覽次數(shù):1732
-核酸“七爪魚” 腫瘤新克星

7條核酸鏈連在一個環(huán)形分子上,形如一只“七爪魚”。兩只“七爪魚”“攜手”進入腫瘤細胞中,逃過專門降解核酸的溶酶體的“追擊”,精準命中腫瘤的“命根子”。

最近,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丁寶全課題組設計出引入小分子偶聯(lián)的支鏈核酸藥物,構建出既是載體也是藥物的基因治療型核酸納米復合物。

新型核酸納米復合物“七爪魚”結構示意圖(課題組供圖)

實驗證實,這一新型核酸納米復合物能夠以酸響應變構效應實現(xiàn)細胞內涵體逃逸,并且同時通過兩種已知的“基因沉默”機制,切割腫瘤相關基因編碼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并擾亂其表達,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德國應用化學》上發(fā)表。

“基于這項工作中的思路和方法,我們通過改變‘七爪魚’核酸序列,理論上能夠實現(xiàn)根據(jù)需要設計治療不同類型腫瘤的藥物?!倍毴嬖V《中國科學報》。

“諾獎”研究“新番”

基因是人體內帶有遺傳信息的脫氧核糖核酸(DNA)片段,能夠通過信使RNA,指導蛋白質合成。這便是遺傳學廣為人知的“中心法則”。

許多人類疾病已被證實是源自基因本身的錯誤?;蛑委煈\而生——如果破壞錯誤的基因通過“中心法則”合成出蛋白質的任何一個中間環(huán)節(jié),就能阻止疾病發(fā)生。其中一種重要策略被稱為“基因沉默”。

例如,可以用一種小干擾RNA分子識別并剪切錯誤的信使RNA,從而避免錯誤的蛋白被合成。200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頒給了美國科學家的這項工作,此后“基因沉默”便成為醫(yī)學界高度關注的基礎研究領域?!胺戳x核酸”則是實現(xiàn)“基因沉默”的另一種機制,和小干擾RNA不同,它的原理是能夠結合并阻止錯誤的信使RNA翻譯。

多年來,“基因沉默”在理論上不斷得到豐富,但真正做出的藥物卻寥寥無幾。在丁寶全看來,困難正在于如何把小干擾RNA和反義核酸準確遞送進腫瘤細胞內。“一直以來,許多研究者采用各類陽離子脂質體、高分子聚合物和無機納米顆粒等為載體完成遞送,安全性、穩(wěn)定性及其效果都不盡如人意?!?/p>

長期從事DNA分子機器研究的丁寶全帶領課題組“腦洞大開”:“不如就用藥物本身來當載體!”正是這個最初的大膽想法,讓他們開啟了“基因沉默”研究的新方向和新局面。

“酸響應變構”逃過一劫

研究人員將7條反義核酸連接在環(huán)形超分子β環(huán)糊精上,形成類似“七爪魚”的結構。同時,將其中每一條“爪”的反義核酸與小干擾RNA的一端以堿基對配對的方式聯(lián)結,另一端再以配對方式聯(lián)結另一只“七爪魚”的每一條“爪”。這樣,兩只“七爪魚”反義核酸和小干擾RNA共組裝成大約100納米的球狀物質。

接下來的任務,便是把這一復合物準確遞送進細胞內?!斑M入細胞的胞漿,它將面臨的一個強大‘敵人’便是溶酶體?!倍毴榻B,“這個細胞器的任務之一是降解進入細胞的外來核酸,主要依靠核酸消化酶和強酸環(huán)境,也就是說有很多質子。”

為了對付溶酶體的強酸性,研究人員又在結構上動了小心思。他們在“七爪魚”中心的β環(huán)糊精的中間放進一個稱為“內涵體逃逸肽”(HA)的小分子,以降低核酸藥物的降解率。過去的研究已經(jīng)證實,小分子HA能夠與質子發(fā)生相互作用,產(chǎn)生“酸響應變構”效應,促進內涵體逃逸。

新型核酸納米復合物工作示意圖(課題組供圖)

在另一項研究中,他們則利用了溶酶體酸環(huán)境設計出DNA納米機器的抗腫瘤疫苗。利用DNA折紙技術,研究人員制備出了定量裝載腫瘤抗原和佐劑的納米結構,經(jīng)皮下注射后富集到淋巴結被樹突細胞吞噬?!霸谟龅綐渫患毎娜苊阁w酸環(huán)境時,DNA納米機器響應性開啟釋放抗原及多種佐劑,從而有效刺激樹突細胞活化和抗原遞呈,誘發(fā)抗原特異性免疫反應,有效殺傷腫瘤細胞?!倍毴榻B。這項研究今年9月在《自然-材料》上發(fā)表。

納米藥物的“未來之星”

為驗證“七爪魚”的威力,研究人員以腫瘤相關基因PLK1為案例開展研究。小鼠實驗中,研究人員觀測到顯著的對腫瘤相關基因PLK1的下調水平,抑制腫瘤的生長。

進一步地,基于這項實驗的原理,研究人員還可以針對不同的腫瘤相關基因,定制化設計由不同核酸鏈組成的“七爪魚”,讓腫瘤精準治療成為可能。

多年來,在丁寶全課題組,核酸藥物已經(jīng)多次展現(xiàn)出腫瘤治療上的潛力。2018年,丁寶全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宇亮,該中心研究員聶廣軍及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顏顥等團隊合作,基于DNA折紙技術設計出裝載凝血蛋白酶的DNA納米機器,精確靶向定位腫瘤血管內皮細胞,并在腫瘤位點釋放凝血酶,誘導腫瘤血管栓塞,安全實現(xiàn)“餓死腫瘤”。當年,這項研究與人工智能、孤性繁殖等一起入選“世界七大技術進步”。

丁寶全相信,核酸是納米藥物的“未來之星”。“核酸分子天然存在于生物體內,而核酸分子自組裝體系的三維結構和分子量是明確的,與人體內許多物質的相互作用也有明確的生物學機制。”他告訴《中國科學報》,“所以,作為一種藥物來開發(fā),核酸有著其他人造納米材料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p>

目前,核酸藥物基礎研究仍然面臨諸多困難,如前述幾項研究從啟動至階段成果發(fā)表,均耗費數(shù)年時間。研究人員指出,從基礎科學到真正開發(fā)出藥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