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深海科技創(chuàng)新交流系列活動之海洋科普大講堂活動在深圳大學城圖書館(深圳市科技圖書館)順利舉辦
發(fā)布時間:2020-10-20
瀏覽次數:2909

2020深??萍紕?chuàng)新交流系列活動之海洋科普大講堂活動在深圳大學城圖書館(深圳市科技圖書館)順利舉辦
?
2020年10月17-18日,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主辦、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聯合會承辦、深圳大學城圖書館(深圳市科技圖書館)協(xié)辦的2020深??萍紕?chuàng)新交流系列活動之海洋科普大講堂活動在大學城圖書館順利開展,此次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開展,吸引了近百人參與。

海洋科普大講堂活動分別邀請了廣東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龐建華,深圳大學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海洋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牛茜如,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香港浸會大學物理系物理學博士李劍平三位專攻海洋領域的專家開展了三場海洋相關方面方面的科普知識講座。
本次活動為了延續(xù)2020深??萍紕?chuàng)新論壇學術交流氛圍,同時增強廣大市民群眾對“海洋文化”深層次認知和建設,促進人才培訓,促進深??萍紕?chuàng)新項目的成果轉化,助力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一、講座內容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龐建華主要介紹了瞬時渦量守恒渦方法研究以及在探索海洋裝備動力特征中的應用,由淺至深的介紹關于“瞬時渦量守恒渦方法”,此方法能夠運用在深海立管渦激振動、海上風力發(fā)電效率、海洋魚類運動等方面,并能較好地揭示深海立管,海上風機等海洋裝備的響應特征,是一種探索海洋裝備水動力學特征的重要工具。
最后龐建華教授就研究思路特給廣大的師生提出了以下的建議:在學術研究方面需要學習傳承、敢于質疑批判;堅持科學創(chuàng)新、獨立自由創(chuàng)新;堅持瞄準學科前沿、結合中國國情、突出中國特色、解決中國問題;堅持源于需求、服務需求、高于需求、引領發(fā)展;堅持“不唯書”“不唯他”“不唯上”“不唯洋”“只唯實”。


?
?
?
?
?
深圳大學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海洋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牛茜如在本次講座簡要介紹河口海岸數值模型的發(fā)展與應用實例,以及在大數據與智能化的時代背景下,海洋數值模型的發(fā)展前景。
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與經濟的高速發(fā)展,近岸河口海域水環(huán)境污染日趨嚴重,赤潮等海洋生態(tài)災害頻發(fā),成為制約沿岸海洋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因子之一。河口海岸水文環(huán)境受徑流、潮汐、大氣驅動與區(qū)域地形影響顯著,非線性作用強,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過程復雜。故此次牛教授圍繞“現場觀測與數值模擬相結合的方法”結合數值模型給各聽眾全面講解及剖析河口海岸的物理過程及其與生化過程的相互作用。
?
?
?
?
?
?
?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香港浸會大學物理系物理學博士李劍平以科普方式,與聽眾分享我們人類是如何發(fā)展和利用各種光學成像技術來對小小的海洋浮游生物進行觀測的。經過海洋科學家們的研究發(fā)現海洋浮游生物不僅僅能夠帶給我們視覺上的享受,更是通過對全球氣候的調節(jié)作用,關系和影響到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她們對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產力和碳循環(huán)起著基礎性的重要作用,與近海污染、富營養(yǎng)化、海洋酸化、全球氣候變化等現象緊密相關。因此,浮游生物的觀測對海洋科學的研究和海洋環(huán)境的監(jiān)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最后李劍平教授簡要概括了發(fā)展海洋觀測技術與裝備不僅可以監(jiān)測我國海洋環(huán)境,保護軍艦核電海洋安全,而且還可以推動頂尖科學研究,拓展人類對海洋的認知,同時帶動相關技術產業(yè)提升,拓展現有技術的產業(yè)應用。
?
?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